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苏厨 > 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

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第九十二章模棱公

很快汤圆煮好了,满满一大锅白色的团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苏油便招呼帮手的乡亲们过来吃饭。

八公还在门放起了两挂鞭炮,苏油一听赶紧跑过去观看。

火药啊!穿越者的器,不了解一下怎么行!

鞭炮噗噗噗地响,烟冒得厉害,动静不咋的。

八公也不太满意:“陈的,城里硝药铺子挺坑啊……”

苏油便偷偷拉了拉他的袖子:“硝药铺子,怕是程家的……”

八公撇了撇嘴:“反正就是个意思,走吃浮圆去。”

乡亲们难得吃到一次甜食,一下去,顿时乐得见眉不见眼了:“甜的!居然是又香又甜又糯的团子!”

石薇当然是最开心的一个了,捧着碗过来问张胜:“大哥哥你们城里每天早上都是吃这个吗?”

张胜说道:“可吃不起这个!这个是款待过路的贵客用的,义棚里最致的饭食了,一碗四枚浮圆,就是五十文呢!”

这下乡亲们更加开心了,油娃搬这回家,谈资够半年了!

吃过浮圆,宴席便该准备起来了。

乡里宴席,肯定是以各色蒸菜为主。

猪骨,鸭,昨晚就吊起了高汤,现在正是好时候。

丸,酥,炸了两大锅。

梅菜扣是义棚做老了的了,甜咸烧白,也是后世传统九斗碗的传统菜式,做法也不复杂,苏油便添上了这个,用剩下的汤圆馅,设计了个夹砂

很快一道道菜品便放大蒸笼里边蒸了起来。

黄花笋蘑菇垫底,酥丸子摆上边,淋上高汤的镶碗……

捆扎烙成虎皮纹,模拟出来的蒸肘子……

夹砂,梅菜扣……

蒸肥肠,蒸排骨……

接下来就是蹄下水的各种料理。

卤猪蹄,卤猪尾,凉拌猪,大蒜莴苣烧肚条,肠猪肺汤……

总之一桌子菜,除了咸蛋皮蛋,几乎全姓“猪”。

最先聚拢的当然是娃子,围着两大灶看稀,看着一碗一碗的菜品端进去蒸上,水哗啦哗啦的。

乡亲们已经陆陆续续来了,随礼一般就是一只家禽,或者两条鱼,今年饲料给得足,各家家里蛋多,也有给二十个蛋的。

给礼金的,一个没有。

接着石家也过来了,这次总算没有带着队伍往新家拉礼物了,石通手里拿着个匣子,打开来是一个四斤八两的铜香炉。

这香炉一看就有年了,上边还有一个弧度优雅的镂空菊花纹圆珠钮盖,底下还有一行铭文:“清氛委布,和韵嘉纯,灵孚善享,保贻子孙。奉敕造赐赵郡苏氏,延载元年秋月谷旦。”

苏油大吃一惊:“这……这东西太贵重了……”

石家这份本钱下得就重了,延载元年是什么年苏油不清楚,不过只看铭文,应该是以前不知道哪代朝廷给苏家的大赏赐。

石宽微微一笑:“这本来就是你家的东西,如今只算物归原主。”

苏油对石宽作一揖:“家主大恩,苏油定不敢忘。”

石宽看了看领着娃子们围着大灶台转的石薇,明显自家的吸引力不如炸丸子,苦笑摇:“罢了,这称呼慢慢再改吧。”

苏油赶紧请自家几位老过来,待讲清楚这香炉的来历后,苏家顿时轰动了。

正闹得不可开之际,玻璃河上又摇来了一条乌蓬船,船上站着两个青年,一胖一瘦,正是二苏。

苏油赶紧下到湾子里来迎接。

待得船靠上岸边,苏轼首先跳了下来:“此地好风水!玻璃河如一支竹笔,这湾子便是一汪砚池,嗯,后边的山势,明润你看是不是一座笔架?”

苏辙还是老样子,微笑着躬身:“小幺叔好。子瞻这段时间迷上了堪舆之术,都快魔怔了……”

接着船里有钻出来一个生,见到他便招手:“小油!”

正是二十七娘。

苏油笑道:“难怪子瞻子由在外边吹河风,原来是你在舱里。”

接着又出来一大一小,却是八娘和苏小妹也来了。

苏油赶紧说道:“那赶紧走,河边风大,我们上去叙话,姻伯和世伯怎么没来?”

八娘笑道:“阿爷说他要是来了,那就是来收感激的,没必要,因此便没有来。”

二十七娘则说道:“我估计我爹是舍不得这份礼金!”

苏油说道:“可别这么说,世伯在孩子们的身上可是出了不少力,小妹你怎么昨天没跟五哥他们一起来?”

苏轼说道:“昨天小妹不是当出纳吗,等回去发现狗剩他们已经出发了,就哭了鼻子,我今天便将她带来了。”

这两文字上天赋不凡,用苏轼的说法,教到这样的学生是一种享受,天天都要给苏小妹开小灶补习,功课早甩开了其余小伙伴几条大街,这心是偏得都没边了。

苏油对苏小妹说道:“以后这样,你们每周分一个小组来可龙里。协助我做些实验,顺便学习理工知识啥的。现在房子里就我和伯爷两,真不习惯。”

苏小妹有点怪地看着苏油:“新嫂嫂会不会不让你跟我们玩了?”

苏油就搓她的脑袋:“你想得还真多,现在她就在和狗剩哥他们一起玩。”

一行来到敞坝边上,就见到一堆的,鹅,鸭,还有还有十几蓝大大小小的蛋。

鸭子们对自己的待遇非常不满,闹得不可开

苏轼就忍不住笑:“听闻朝堂也是这般模样。”

苏辙沉声道:“九二!慎言!”

苏油其实对这些东西也有些麻爪,不过听苏轼这话也没好气:“子瞻,以后你要吃亏,指定就吃在这张嘴上了。”

苏轼不以为意:“君子三畏,就没有畏吃亏这一条。明润你还是要多读书。”

一句话把苏油堵得白眼直翻:“算了懒得管你,对了,石家送来一个香炉,应该是我赵郡苏氏祖上所得的赏赐,你去断断呗?”

苏轼对这个兴趣颇高:“走看看去。”

苏辙说道:“子瞻,先拜会过长辈再说吧……”

便过来与石苏两家长辈见礼,自然又是一番客套,石宽笑道:“将门老粗,识不得那香炉的来历,只从形制用料上能断出是唐时的物件,尚需贤昆仲品论一番。”

香炉已经移祠堂堂屋正中,苏轼和苏辙取过来看了,苏辙便摇:“这延载乃武周年号,正是味道公历迁凤阁舍、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接着加正授的时候。”

苏油便很怪:“正授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宰相了吧?那你摇什么?”

苏轼的眼睛还在香炉的文字上,嘴里说道:“看炉内铭文,这香炉竟然是武后特意命为苏公制作后,让他送家庙保存的。”

说完抬起来笑道:“子由是在为自家长辈讳言。其实君子之过,如月之蚀。我们这位尊长啊……嘿嘿嘿,说起来真得摇。”

苏辙叹了一气:“《唐书》记载这位先祖,‘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