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扇翅膀
有脑残
就是好,至少石薇就跟在后边吃吃笑:“小油哥哥,我相信你!虽然铜盆子比丝杠更好看!”
苏油乐了:“算了不说那个了,
鸭怎么样?”
石薇喜滋滋地点
:“挺好的,三嫂带
在孵化第二批了,这次孵得可多了,
鸭都有上百。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小油哥哥你不喜欢小
小鸭?”
苏油不知道想到什么,脸色有点变白:“喜欢啊,不过我受不了小鸭子那味道,得等我明了猪鼻
罩再进去。”
诸事顺遂,苏油的生活终于闲散了下来,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学习,就是画画机械图纸,将自己记忆中那些经典的机械结构标注下来,还有就是写了本《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及螺母尺寸代号和标注》的手册。
至于钢珠和弹簧标准,他都懒得去管了,有了标准的写法示范,其余自有石家父子根据经验自行确定。
开玩笑,眼看着就要过年,忙了这么久,也该歇歇了。
沼泽外围的肥田已经围了起来,县令大
非常满意,三圈肥田,最下一圈三十亩,第二圈六十亩,第三圈一百二十亩!
两百亩出
,不多,可都是上田,沼泽的肥泥收集到平底船里,然后通过等距螺旋圆筒,一层一层传递到上层,再续上浅水,就等着来年春天开播。
沼泽也因此开出了好些泥沟,增加了
度,苏油将出水
处修成了闸
,用石板作为匣门,一块块放下去,拦截部分水源。
明年的计划,水沟养鱼,沟上种水生经济植物,同时还要搭建鸭棚养鹅鸭,这里会成为立体小农业示范点。
再往上的荒山,会修出矮梯级,用来种茶树,龙脑樟,成为苏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苏油现在相当有钱了,铁坊,瓷坊,每月三成份子,就是上百贯的收益,自己的酒坊也还是零星出货,每月也近百贯,三百多斤赤铜器,变成了四百多斤
美的黄白铜镶嵌铜器,还有带螺纹圈
的密封水壶,酒壶。第一批放出去就挣了三百多贯,堪称抢钱。
铜器是试验品,试验成功后,石家祖孙俩眼珠子都红了,缠着苏油一定要弄出造铜皮的机器出来。
有了车床和尺寸标准,
密工件成了可能的事
,冷轧机其实不难。
三架水车作为动力源,通过大型齿
箱将动力联传,驱动一根大钆辊进行滚动。
下边同样是一根大钆辊,通过齿
与上轴进行相切运动,并可以通过丝杠调整钆辊间的间隙。
这东西非常有用,稍加改造,还可以制造成卷板机,辊压碎料机。
烧红的铜件经过锻床捶打,变成板料,然后经过一次次厚度不同的辊轧,越变越薄,最后成为合用的铜皮。
上下辊轧有不同的型号,带滚刀的,可以切片料,各带半圆形槽
的,可以将方条辊轧成细圆柱体,其实就是盘条。
盘条逐渐变细,细到能够被带棘
的大型拉丝圆盘拉过圆孔钢板的时候,冷拔机的工艺也就跟着相应成型了。
这方法可以得到冷拔金属丝。除了生产铜丝用作镶嵌外,还能够得到冷拔低碳铁丝,放
渗碳箱内渗碳,和相应热处理正火工艺,还可以得到硬度和延展
不同的钢丝。
热轧得到的金属,强度高,延展
能差些,而冷轧后正火的金属,延展
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各有不同的用途。
有了铁丝和冲压床,制作铁钉又是顺利成章的事
了。
先将铁丝用带圆槽的长铁方夹紧,只留一点余量在外面,就能用水平冲压冲出钉
,在释放一段出来截断,送去用砂
磨出钉子尖,两三个
配合形成流水线,那度叫一个快。
每一项小小的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都是非常繁多的。
苏油常常看写一大摊子副产品出,其实
家只是想做一个
准些的母床而已啊……
现在的铁料还是非常
贵,每次加工完毕,石富都要将铁屑边角料回收起来,重新熔炼。
现在炉温和隔离冶金解决了,铁水中的含碳量控制可以达到
准的程度,一个简单的热空气吹
,便能将炭氧化掉。
两间教室的前边,多了一个
场,边上一圈,设置了单杠,双杠,石锁,杠铃,绳梯……
说起这个就不好意思,土地庙的娃子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拴住张藻几个大哥哥不说了,已经开始长腱子
,就连苏小妹的力气都比他大,这一圈器械都是他知耻而后勇,给自己置办的。
屋檐下还有一个兵器架,上边
了小哨
,小红缨枪,小弓,小藤牌,短剑,短刀……那些是石薇的家伙事儿。
石薇天生好动,每天早上便将苏油拉起来,两
到
场上习练,不过苏油太懒,又笨,事
还多,五禽戏一套鹤戏,石薇教了好久都还做不好。
今天又是这样,苏油练着练着,便向
场沙坑边的石锁摸了过去,不是想
练,是想坐上面休息一会儿。
石薇一腿将石锁蹬开,苏油“哎哟”一声,一
坐到了沙里:“薇儿你石
都敢踢,不要脚趾
了!”
石薇双手叉腰:“这是蹬法,不是踢!小油哥哥!你又想偷懒!”
苏油摆着手:“不行了不行了,再不喘
气,小油哥哥就要完蛋了……”
八公出来,见着苏油的惫懒样子,对石薇招手:“薇儿过来。”
石薇走了过去:“八公早!”
八公转身从祠堂排位前取下光亮的黄荆棍儿:“呵呵呵,这小子太惫懒,这个给你,他要是敢不听话,你就代八公执法!”
苏油跳起来就跑:“八公你要不得!你这是偏心!”
八公骂道:“满可龙里就数你懒!薇儿每天习武,风雨不拉,我看你翻一本书都在摸鱼,这样下去那还得了!”
苏油远远在
场对面转过身来:“我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我的功课嫂嫂都夸扎实!算了不跟你说,我去三嫂五嫂那里教他们做芽菜榨菜去了!”
后世芽菜,榨菜,大
菜,都是川南一代著名的配菜和调味品。
都是芥菜做成,不过做芽菜的芥菜叫二平桩,做榨菜的芥菜叫鹅公包,做大
菜的,呃,就叫大
菜。
以往可龙里的做法,都是将芥菜风到半
,留着慢慢食用,现在苏油说话能管事儿了,先便是指导乡亲们做这个。
根据菜的老
不同,最
的做法是榨菜,其次是芽菜,最后是大
菜。
现在正是做这些东西的好季节,二平桩的
茎划成食筷一样宽的丝,晒
到每一百斤收成十三斤,置桶内分层撒盐踩紧腌制;另熬红糖糖
至挑起成丝的程度,叫漏水糖。将漏水糖与腌得的菜条边抖边混,并加香料
,再装坛以盐菜叶扎紧,
瓣子筑
封紧存放。
榨菜则要悬纤维少、
质脆
的鹅公包,剥除基部老皮、撕去硬筋。菜
切成两三块,,使菜块的大小基本均匀。然后穿成串上架晾晒,称“风脱水”。
脱水后,分二次盐腌,第一次将风
菜块加食盐,拌匀、搓揉,分层
池压紧。待大量菜汁渗出时,用菜汁淘洗菜块、沥
。再加食盐,进行第二次盐腌。
之后将菜块装
麻袋,压上石板,绑上木杠,将水分榨出来,榨菜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有了丝杠,苏油直接上了压榨机,三嫂五嫂推着长杆子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