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首富从开挂开始 > 第83章 考研分数、除夕

第83章 考研分数、除夕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2月9,除夕。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桂城的农村过年,包粽子,放鞭炮烟花。

商健家今年的除夕,与往年有些不一样。

好烟好酒好宴,比往年档次高了。

连鞭炮的响数也不一样,最长的竟然有数十米长,商健还埋怨父亲污染环境,买那么一大捆啥,炫耀也不带这样的。

不变的是,商健一家三还是和大伯一家三一起过年。

菜肴由商健大伯掌厨,准备做扣、柠檬鸭、白斩、清蒸鲈鱼、油炸羊汤,再炒两个素菜,一共八个菜。

有钱了,在吃的上面并未有多大的变化,都是一些家常菜。

下午时候,准备吃年夜饭前,一楼客厅里,伯母、商妈还有商健三一起包粽子。

商健当然不会包粽子,只会帮忙系粽子绳。

这边的粽子可不像端午节那么小个,而是四方的咸味大粽子,能供一家几吃一顿,小个的则一斤多,大个的都有三四斤。

剥开粽叶,外层是包糯米,内是剥皮的绿豆,粽心是五花,拌有八角、豆鼓、十三香等,要熬制七八个小时才熟透。

现在生活水平高了,饭量小,包的粽子越来越小,商妈包的只有一斤多点。

突然间,商健大拍大腿:

“哎呀,忘记一件大事了!”

“啥事呀,大惊小怪的,都要过年了。”

“今天考研分数出来了,差点忘记了。”

商妈嘟囔着:“就是你报告的音乐学校,有啥好看的,肯定没过,就算过了去读也没啥用,赶紧系粽子。”

商健无语:“哎哟,老妈,那可是研究生呀。”

“音乐的,有啥好读的。”商妈都懒得看他,张嘴继续包粽子,手脚麻利,包的粽子糯米都不外露。

“那也是研究生呀!”

商健撇了下嘴,上二楼,打开自己的笔计本,打开成绩查询网站。

【姓名:商健】

【考生编号:45212220010101xxxxx】

【思想政治理论(101):70】

【英语(二):70】

【专业课一:120】

【专业课二:122】

【总分:382】

“卧靠,这么高!”

商健眼光直接跳过前面,注意力直接盯在总分上,然后再看各门分数。

看到这个分数,实在让他惊讶,原以为能考个350分就非常不错了。

想不到,真是,

惊喜!

咧嘴露出两个笑窝,一双眼眯成一条弯线,脸上不禁漾着开心的笑容。

总分500分,拿下382分,意外!

英语属于超常发挥了,但也属正常。

有些学生四级能考500分,可能考研只考了50分,甚至四十几分,而且很普遍。但有些学生,运气好的话,考研可能能考七十几分。

考试完后,思想政治他没法估分。两门专业课,他倒能估个大概,相差不大。

考研满分为500分,去年考研分数国家线,工科b类考生是280分,a类考生290分。

那382分是什么水平?

各专业差异比较大,如果是音乐专业,也超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分数线340分及申城音乐学院的330分。

如果是其它专业,算是非常高的分数了,绝大总分大学的分数线能过了,包括清北的一些专业。

去年,即12年全国考研数为165.6万,录取数约50万,录取比例约3:1。

数多,那是混杂着往届考生;

看着3:1的录用比例挺大,但是,很多是重本大学的考生,录取考生中占了很大比例。

所以,普通高校学生想考研通过国家线,难度非常大。

但是考出高分不代表会被录取,加一些综合因素的考查就会有不能适应,考试题目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解出来,但是个的综合素质却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

所以在考研复试中,经常有高分考生被淘汰的案例,而且很普遍。

商健在屋里偷偷笑了一会,然后静下心来,过线并不一定能进复试,进复试不一定被录取。

刚兴奋一会,楼下的老妈就喊他下来回祖屋烧香拜佛了。

看到儿子下来,商妈还是关心地问下成绩如何。

“过线了,但要复试才知道结果。”

“哦,那不错。”商妈高兴说道,但又嘀咕下,“连你那鸭嗓子都考上音乐大学研究生,那些老师脑子多半不正常。”

商健闻言,看来是上次在家练嗓子时,给家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他也懒得证明什么,知道老妈是不喜欢他离家太远读书,怕一年见不到几回儿子。

商妈唠叨着,拿着一塑料袋子的佛香、香烛和纸币,还有几小捆鞭炮。

商健跟在她后面,一手提着木案,另一手提着装有煮好的整只大公、扣的篮子,走向祖屋。

祖屋离现住的楼房仅有百来米远,是以前爷爷住的房子,商健小时候也住过一段子,直到父母在新地基建了楼房。

很快,就看到五间一层老瓦房,前两间后三间组成凹字型,中间是一道屋檐墙,围成院子,大门开在正中央。

商妈推开老掉牙的木门,咯吱咯吱响,这门木已经有二三十年光景了,也没有锁。

屋里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倒也不怕别偷东西。

中间是厅堂,也是摆放香案、烧香拜佛的地方。

商健先把木案放在红木台上,再把和扣摆放在木案上。

接下来,他就挠耳了,总是记不住要烧几柱香,摆放几个杯子,几双筷子。

他老妈每年都要跟他唠叨几回,然后商健他自己,过完年,忘得一二净。

“妈,烧几支香和香烛?”商健实在不好意思问。

“案台上面,每个香炉三柱香,案台下,五柱香;门两侧各一支,水槽那里一支,大门两侧各一支,大门正对面三支,一共多少自己算。”

“哦!”

商健边听边心算,心里吐槽这规则,真麻烦,随便烧几支不就行了嘛。

他真不知道谁定下来的规矩。

上面九支,下面五支,难道是九五之尊?

又听到老妈在唠叨:“这么大个了,这些传统规矩都不懂,等我们走了,谁来教你。”

“妈你这说的,你们活个一百多岁都不是问题。”商健笑呵呵敷衍母亲。

“那还是让你们年轻来,搞不明白,我走都不放心。”

“妈,大过年的,说这些啥。”

“呵,我不说,你能长记才怪。”

“说了,还是年年忘。”商健低声嘀咕着,不敢跟母亲唠叨。

烧香拜佛谈不上迷信,在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习俗可能不一样,都是为了缅怀逝去的祖宗,实际上有点孝敬长辈的传教。

以前商健不懂,老唠叨父母迷信,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