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智者以力服人 > 第九章 妙语辩

第九章 妙语辩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邵常韵双目忽然闪过沉沉的光芒,道:“孔陆大道尊通颁天下,《道经》第一章明文道:信为五德,五德亨通,潜通造化。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你虽巧舌如簧,也逆不过大道尊亲传真经本文。”

楚宁心中哂笑。

最常见的十五个逻辑谬误之——

诉诸权威。

但他自然不会傻到用这个理由驳斥。略一思忖,洒然道:“大道尊传法,不过是随时点化。虽曰真经,也是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岂可抱残守缺,泥古不化?若是空琢字句,反而违背了大道尊箴言本义。”

“再说,大道通玄,本在微妙恍惚间。落于词句,岂能尽达真意。”

冯紫英双目一亮,道“你是赞同‘言不尽意’之论了?”

大道之中,清谈一门,自古及今,聚拢了许三百六十道经典辩论题目。

其中一题,便是“言意之辨。”

正方主张“言尽意”;反方主张“言不尽意”,争执不下。

这一争论,直接关联到对于先贤经典的态度。

不难想见,主言尽意者,自然尊奉经典不可稍违,类似于所谓原教旨主义者。

主张言不尽意者,讲究心神默运,感通天地。不拘泥于寻章摘句,而重在寻其神,汇通古今。

楚宁笑言道:“那是自然。”

其实“言意之辨”论题,楚宁心中持论不同。但是此时利益相关,也只能决定脑袋了。

邵常韵肃然道:“若是出语无病,其含义自然明晰,如月昭彰。如何说不能表意明白,圆满无碍?”

楚宁淡然一笑,道:“楚某有一论,请诸位静听。”

楚宁道:“李家庄有一名剃匠名为张三。张三扬言,本只给村里那些不给自己剃。这一句话,是否表达清楚?”

冯紫英中默念一遍,颔首道:“清楚。”

“啪”的一声脆响。

楚宁打了个响指。

这个动作,通常而言似乎显得有些轻佻。但是楚宁这一响指,却无端让心中打了个突,仿佛饿虎扑食,机如弦发:“敢问——张三是否应当给自己剃?”

冯紫英、邵常韵、任清平,三同时一愕。

转念一想,面色如打翻了五味瓶,立刻变得彩起来。

仔细咀嚼这句话。

如果张三给自己剃,那么他不能给自己剃

如果张三不给自己剃,那么他应当给自己剃

邵常韵面色僵硬。

他刚刚放话出去,掷地有声;此时颇感下不来台。

一句看似通顺清晰的话,却果真给出了自相矛盾、不能两全的含义。

冯紫英看向楚宁的神色,渐渐变得微妙。

正在局势混沌之时,邵常韵身后的,忽然上前一步,高声道:“三位长老。弟子有事要禀。”

邵常韵嘴角一扬,并未接

冯紫英抬袖一虚托,缓声道:“胡高。有何高见,你且说说看。”

这位胡高,乃是邵常韵侍从弟子,贯通境修为,在门中担任青云阁主事。

不提他是邵常韵的弟子这一节,单单历数门中长老以下的中坚物,这胡高行事明达练,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以冯紫英自然示以礼遇。

胡高恭敬一礼,高声道:“三位长老容禀。五之前,弟子忝任门会五大主持之一。当时参与考核的仙道苗裔,弟子都心中有数。”

“弟子清清楚楚记得,这位楚宁——分明是个言语木讷、内敛拘束的。与今相较,判若两。”

“此方才立说。平心而论,的确奇诡妙。但是弟子有理由怀疑,这极有可能并非他真才实学,而是背地里得传授话术,借此投机。其中是否藏诡计,还需仔细查辨。”

“若为此言谈眩惑,只恐是祸非福。”

楚宁暗暗摇

讲道理辨不过,便转而到对对方动机、品的攻击上。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前世今朝,并无不同。

楚宁抬望天,忽然放声大笑,形容狂放恣肆。

任清平眉一皱,道:“楚宁。何故发笑?”

楚宁张开双臂,仿佛拥抱天地,慨然吟道:“弃我去者,昨不可留;我心者,今多烦忧。”

“胡主事认识五前的楚宁,就一定认识今的楚宁吗?”

胡高面色一变,道:“五前的楚宁,难道不是楚宁了吗?”

楚宁笑道:“敢问胡主事。之所以为,我之所以为我。指的是神之所主,还是这副身皮囊?”

胡高断然道:“自然是神之所主。”

由于楚宁方才的锐利词锋,胡高心中审慎之极。早已笃定,无论楚宁问出什么问题,都思考再三,谨慎回答。

但是这个问题却很是浅显,没有任何陷阱。

修道之皆知,修炼到甚境界后,身便是渡河之筏,神魂才是此身之本。

楚宁双眉一挑,向前踏出一步,立刻跟进:“如果楚宁一朝顿悟,明白了从前所不明白的微妙道理;同时豁达心胸,将许多过去的忧思一同摒弃。神思譬如川流,新鲜的活水不断涌来,指隙中的旧不断逝去。今的河流,还是昨的河流吗?”

“同理可问,今的楚宁,还是昨的楚宁吗?”

胡高一窒,旋即反驳道:“纵有神思变迁,新旧代谢,主体仍旧相同。何至于我非我,面目全非?”

楚宁哈哈一笑,道:“李家庄有一个木匠名为张三,制作了一只木船,起名为‘李四号’。河上行驶经年,船上的每一块木板坏掉,便被替换成一块新的木板。最终,此船所有的木板都被替换一遍时,这一艘船,是否还是当初的‘李四号’?”

胡高念疾转。

若说最终的“李四号”并非当初的“李四号”,那等若承认了现在的楚宁,不是当初的楚宁。

于是沉声道:“此船自然还是当初的‘李四号’。”

楚宁大笑道:“那么将原先的‘李四号’拆下来的坏旧木板,再重新拼接回一艘传,那么这艘船,当以何名?”

胡高擦拭了额冷汗,强自镇定道:“自然依旧是‘李四号’。”

楚宁不给胡高喘息的机会,词锋:“张三将‘李四号’制作完成、木船下水之际,邀请他的好友李四登舟遨游。李四登上这艘船行走过一回,便应征伍,投军远征。”

“五年之后,李四回来。再度登上这艘‘李四号’,说道:‘重登吾友张三之舟,一杆一木,宛如昨。’那么请问,李四所记忆中的‘一杆一木’,是新船‘李四号’上的‘一杆一木’,还是旧船中的一杆一木?”

胡高面色立刻涨红。

但这个答案太过明显,难以抵赖。只得艰难的道:“是旧船上的一杆一木。”

楚宁大声笑道:“这便是了。今的楚宁,是楚宁;却不是昨的楚宁。胡主事认识的,是五前的楚宁,而非今的楚宁。”

胡高脖子上青筋隐然若现,汗珠涔涔而下,强辩道:“你这例子,前后经历五年之遥;而你我之间,却只是相隔五……”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