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也能将所有的承诺誓言消磨的一
二净,一点不留。”
“我知道,可是姑姑,我就是放不下,忘不了顾菱。”
“我知道你还
她。但是,顾菱喜欢的是大皇兄,你如果强行喜欢她,也只会让她厌恶。所以,你若是真喜欢她,不如就放手吧。”
淳于奕拿起酒坛,又
了一
,叹气道:“她喜欢大皇兄,我还能强抢吗?姑姑,我只是有些不甘心而已,不过,再怎么不甘我也只能放下,希望大皇兄能待她好,不然,我一定不会放过他。”
就在两
语毕时,夜色中,月亮下,一
戴斗笠的玄衣男子似空中的夜鹰般,身手敏捷的飞身到淳于奕和淳于寒霜面前,淳于奕与淳于寒霜见了,立马站起身来。
淳于奕,“师傅!”
淳于寒霜,“师叔!”
南衣走到两
面前,一脸随和道:“见到我别那么严肃。你们都坐下吧!”
淳于奕和淳于寒霜便又随意的坐了下去。南衣也与他们并坐。南衣看见一旁的小菜,问道:“哟,二位还没吃饭呀?”
淳于寒霜应道:“师叔,华墨今晚没什么胃
,就没吃。我怕他饿着,所以,就做了几道家常小菜。”
南衣看了看淳于奕那一张幽怨的脸,轻哼一声,幽默风趣道:“臭小子,一天到晚也不知在想什么,天天摆着张臭脸。”
淳于奕听后,立刻回过神来。应道:“师傅,徒儿在想事
呢!”
“什么想不通的大事啊?说出来,让为师高兴高兴!”
淳于奕轻叹
气,这师傅什么都好,唯独这刨根问底,让他有些无语。淳于奕转移话题道:“师傅,你今天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说?”
南衣点
,“对啊,我这不是看寒霜回来了嘛,所以,来跟她说一说,宫内的
况。”
“跟我说宫内的
况?”淳于寒霜一脸疑问。
看着淳于寒霜这个反应,男子不解,“怎么?你师傅没与你说复国的事?”
淳于寒霜点
,“说了呀!”
“既然说了,那你进宫后,当然是要了解宫里的
况,然后,在慢慢计划复国的事了。”
听南衣这么一说,淳于寒霜才恍然大悟的点点
。
南衣直接开门见山道:“寒霜,目前宫中在明面上有两
势力。第一
是太子,皇后宁玄和皇贵妃燕婉膝下无子无
,而太子淳于
与十公主淳于寒薇皆是前任皇贵妃叶氏叶晓所生。叶晓是当朝丞相之
,十五岁嫁给淳于征为妻,只可惜,生淳于
与淳于寒薇时,难产而死。而永淳国自古的规矩,立长不立幼,淳于
身为长子,太子之位十拿九稳。朝中由丞相叶滔为首的一小部分官员支持太子。至于宫中的第二
势力,便是奚家。奚家一直是淳于征眼中的钉子,迟早要拔除。奚家有三
,都嫁在宫中为妃。奚家的大
儿奚敏慧在宫中为贵妃,住在栖梧宫,生下了二皇子淳于旭,至于二
儿奚艳被封为良妃,居住未央宫。三
儿奚翠则封为淑妃,居住长乐宫。她们两个是同起同坐的妃子,奚艳生下的是三皇子淳于川,奚翠生下的是四皇子淳于皓,还有六皇子淳于隆。淳于川的封地在清河郡,封号赵王。淳于皓的封地在乐安郡,封号齐王。淳于隆的封地在山阳郡,封号楚王。传闻中,奚家姐妹,虽是面上不和,但却同心。淳于旭被封为镇西大将军,十岁就被派去镇守陇西,多年来,一直征战沙场,手握一半虎符,战功累累。淳于旭为夺帝位,也在明争暗斗中。淳于川,淳于皓与淳于隆以及整个奚家和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是淳于旭的助力。”
淳于寒霜轻声一笑,“师叔,既然明面上有两
势力在你争我夺,那暗地里也会有
在争夺吧。”
南衣爽朗一笑,夸赞道:“不愧是师兄的徒弟,就是聪明。不错,暗地里确实有一
势力,八皇子淳于诺!”
“师傅怎么怀疑起八哥来了?传闻中的他不是个傻子吗?”淳于奕不解道
“传闻中,淳于诺在十岁时,亲眼看到母亲的惨死,而患上了失心疯。虽有十七岁的年纪,但智力停留在五岁。淳于征
子心切,也曾为他寻遍天下名医,但最后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淳于征便将渔阳郡赐给淳于诺做封地,希望他能在那平静的过完一生。淳于诺十二岁去的渔阳郡,在自己的封地待了五年,而据我暗地观察,淳于征表面上没有动作,但他却在这五年里,私下养了一支杀
如麻的铁骑军队,叫“黑衣”!”南衣解释道
淳于寒霜和淳于奕听后,两
若有所思,很有默契的同时点了点
。
两
还异
同声道:“原来如此!”淳于寒霜顿了顿,才道:“师叔,可否告诉我,皇后宁玄,皇贵妃燕婉,五皇子淳于尧,七皇子淳于昭和九皇子淳于瑄分别是个什么样的
呢?”
“宁玄本是宁傲国的长公主,嫁到永淳国也只是为了两国太平。宁玄是个心善之
,对于后宫的事
一向是不闻不问,她把管理后宫的职责都
给了燕婉。至于燕婉是个嘴狠心硬的
,她是太后燕巧歆的侄
。燕婉喜欢唱戏,当初也是因为戏曲唱的好才得淳于征喜欢,被封为皇贵妃。至于淳于昭,他是窦丽娜的儿子,也是个有野心的
,所以,时不时也得注意一下他,淳于昭被封为安王,封地在玄菟郡。淳于尧的封地在阳安郡,封号燕王,淳于尧
格温和,不争不抢,心地纯良,喜
诗酒花茶和琴棋书画,是个温文儒雅的君子。淳于征曾赞赏过他,说他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至于韩王淳于瑄,他是个手无缚
之力的书呆子,他向淳于征讨了一块封地,彭城郡!平时没事就喜欢看书品书,时不时还会研究一下美食。”
淳于奕似是想到了什么,问道:“九哥在彭城郡,而当年的姜国公府是不是也在彭城郡?”
“姜国公府?”淳于寒霜不解
淳于奕叹气,连连惋惜解释道:“姜家满门英烈,姜国公姜飞膝下有三子,皆已成婚。长子膝下一儿一
,二子膝下三儿两
,三子膝下两子一
。姜家的
子个个都是巾帼英雄,其魄力和气概皆不亚于我朝楚珂楚将军的
儿楚徽音,姜家儿郎也是征战四方的英雄好汉。姜家一族是为父皇开国立功的大功臣,可奈何,功高盖主,姜家一度被贬。姜国公府本在帝京,可因这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将姜国公从帝京贬到彭城郡。我儿时去课堂读书,曾遇到过姜国公之孙姜凌竹。他是姜国公第三子的小儿子。彼时,姜凌竹只有六岁,可仅仅只有六岁的他一出
便能叫
刮目相看。”
淳于奕说着,便想起了那段令他难以忘却的记忆。
那是一个
雨天,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怕雨飘进私塾,夫子将私塾的窗户关了个严实。这个私塾是皇家私塾,里面来上课的都是一些皇亲贵胄,王侯将相的子
。
那一
,众
都安安静静的坐在私塾中,听着夫子上课。上课的夫子是一个
发半白,满脸皱纹,身材中等的男子。
这男子名叫谷达,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从而被请到宫里来教书。
只听谷达道:“前几天,老夫与诸位讲了治国之道。今
,老夫便来考考你们,何为治国之道?”
此话一出,私塾里的孩子个个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安静了好一会,才
接耳的议论起来。
私塾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身穿白衣,肤色白皙,五官极好的男童安安静静的坐在蒲团上,他既没有举手回答问题,也没有向众
讨论。
这男孩是姜飞之孙,姜凌竹!姜飞最为中意的便是此孙,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