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框里输
票的代码就能找到所有公告,然后我们就可以挑选自己想要的财务报告。如果是做港
的研究,那就去香港证券
易所的网站浏览和下载。
2、在看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招
说明书这三份材料。一季报和三季报的信息量很小,如果刚上手做公司研究,建议一季报和三季报略过不看。
3、在阅读年度报告和招
说明书的时候,我认为需要关注的是“
、财、事、况”四个方面。
,是很关键的。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仔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高级管理层、独立董事、员工总数、前十大
东、
东户数、技术领
和审计师。
财,指的是需要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
东权益变动表这四张报表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看报表的同时,还要把报表附注的内容从
到尾读一遍。
事,指的是重大事项。这包括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
有没有法律纠纷,有没有被监管机构处罚,有没有担保、
权质押、
票期权或限制
的
票激励等。对于这些重大事项,上市公司会写清楚公告的详细刊登时间。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去查询公告的原文,因为财务报告里的信息是浓缩的,看公告原文能了解得更清楚。
况,指的是行业状况。在宏观、策略、行业和个
四个方面的研究中,宏观研究是滞后的,策略研究是摸着心跳看k线图说话的,只有行业和个
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
我在wind的研究报告系统里设置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会议纪要、调研纪要、产业、电话会、思考、框架、方法、
度和专家。在我看来,研究报告里有用的东西是券商的调研数据、电话会议的内容、行业统计资料以及偶然披露的一些数据资料来源。
4、对于券商买卖建议的部分,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看了,券商研究员的建议无外乎“买
、增持、谨慎增持、推荐、强烈推荐”。国内很少有强烈看空的报告。对于很差的企业,券商研究员要么不写,要么即使写了,也顶多说“持有”,而且会一直“持有”下去,所以不要太关注买卖建议。
5、其他有用的网站: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这是一个官方的免费网站,把上市公司、大
东和实际控制
的名字输
进去,可以查看历史法律纠纷,如果有法律纠纷的话,仔细看看是哪些事
。
“天眼查”或者“企查查”这两个网站或者app,能够查询企业
东、实际控制
、相关法律纠纷、工商资料变更、企业关联关系等资料。我在查询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侦探一样,有的时候会找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6、搜索引擎。如果有疑问,上百度、搜狗和必应网站查询都行。要诀是顺藤摸瓜、打
砂锅问到底。过去的新闻报道、其他投资
的分析、论坛上的帖子等都是我们分析企业经营
况的“呈堂证供”。至于这些资料怎么筛选和应用,那实在无法统而言之了,只能是用到自然知。
在这里补充一下对于商誉的专业知识,同样,想进一步学习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往下看:
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商誉是在溢价并购时产生的。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亿元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x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首先,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的(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其次,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很大的
纵空间。
商誉出现在哪里呢?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收购完成以后,2亿元的商誉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2019年年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做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其他所有资产都是在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每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三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其次,在做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允许把并购对象的整体
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最后,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中要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季报中同样要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比如,这次北斗星通做了5亿元的商誉减值,利润相应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
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
东权益相应少了5亿元。
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作者认为,我们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净资产比超过了50%,那么这家公司我们暂时不要再看了。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