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长安宫城之西,有一座算不上宏伟,但满城文士都羡慕嫉妒的建筑,这就是秦王李世民半年前才设立的“文学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为什么羡慕?

李世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搜罗二十万卷书置于此地,即使是五姓七家的嫡系子弟,哪个能不动心呢?

十八学士之名已然响彻京中,学士馆,时称之为登瀛洲。

文学馆中,讲经论文,吟诗作赋,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李世民每引见,从不懈怠,甚至部分秦王府的事务都转移到文学馆来处理,毕竟文学馆的学士都兼秦王府的署官。

今年才二十三岁的李世民攻伐天下,血战沙场,锐气,但如今盘腿坐在上首,温文儒雅,当下首学士开时,他总凝神静听,很是专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的确不让薛司隶。”

说话的是秦王府记室参军虞世南,十八学士中,论诗文,以此为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薛收笑道:“听闻此诗乃一少年郎在平康坊所吟,如今已传遍长安,叔父实不能及也。”

薛收是薛道衡幼子,但自小出继从父薛孺,只能以叔父称呼生父薛道衡。

身材微胖的房玄龄点道:“少年才子,据说姓李……不知是陇西李还是赵郡李?”

“玄龄这是又想向殿下举才?”

房玄龄大笑道:“哈哈,殿下虚怀若谷,只盼文武俊杰相伴,在下自然是竭尽全力。”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没有开,但也微笑颔首。

秦王府署官中,房玄龄品级不高,只是记室参军,但得李世民信重,因为房玄龄最喜举荐俊杰,杜如晦、薛收、李大亮都是由他举荐秦王府的。

“据说单名白,字太白。”

“李白?”

“李太白?”

找不到答案,众的视线落在一位面容枯瘦的老者身上,此是赵郡李氏的李守素。

倒不是众怀疑这位李白是赵郡李氏,而是因为这位李守素是天下最擅谱牒学的物,对天下士族及各种功臣权贵的流传、亲属、姻亲关系了如指掌,堪称“谱牒”。

“李白……”李守素摇摇,“从未听过。”

一旁的李玄道也摇道:“有此诗名,绝非凡品,但之前的确未闻。”

李玄道是陇西李氏出身,也是房玄龄举荐秦王府的,事实上他是房玄龄的外甥。

上首的李世民开道:“罢了,少年才子,有此诗才,却纵意花丛,岂能与诸位相提并论。”

声音略微沙哑,但吐声咬字很有节奏感,一句话说完,下首诸均行礼相谢。

房玄龄正要开,却见外间影晃动,呼道:“克明总算回来了,如何?”

已经跟着玄奘跑了半个月的杜如晦向李世民行礼,疲惫的坐下后接过房玄龄递来的热茶,“除却东山寺,其余寺庙均应裁撤,玄奘禅师已向十大德递名单。”

薛收诧异道:“记得东山寺是第一家被查验的,不是说已被山民所据吗?”

杜如晦脸色一黑,想解释什么,门外却有进来,是一位身材挺拔的中年,鬓发染白,面带急色。

“仁兄来了。”李世民微眯双眼,颅微微抬起。

这位中年不小,隋末群雄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武德二年投唐,秦王府为骠骑将军,随李世民先后攻灭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封爵郢国公,拜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中书令,位高权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毕竟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琼等文武俊杰只在秦王府任职。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败,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陆续失陷,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卫将军张士贵溃围而逃。”

厅内一静,李世民背脊一挺,身子微微前倾,双目透出芒,刚才还温文儒雅的模样顷刻间化为威势。

薛收轻声道:“殿下,淮安王、李世绩均溃败……”

“不急。”李世民突然恢复了平静,像是一柄寒光四的宝剑归鞘,“不急。”

是明摆着的,李世民六月底回京,刘黑闼七月初就起兵了,按理来说李世民是安抚河北的最佳选,但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天策府被一直被刻意排斥在河北诸战之外,直到刘黑闼攻陷整个河北。

如今诸将败北,圣、东宫束手,除了天策府,还有谁能收拾残局呢?

所以,李世民不急。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轻声道:“东宫已然过去了,圣尚未来召?”

“适才克明说到哪儿了?”李世民像是没听见似的,招手让宇文士及坐下,笑道:“东山寺乃是玄龄挑选的,难道有何纰漏?”

杜如晦定定心神,叹道:“那查验,东山寺主持倒也罢了,冒出了个在寺中暂住的少年郎……”

“虽然不知内,但必是此捣鬼,玄奘禅师次言明东山寺不在裁撤之列时,那少年郎就在禅师内室。”

李世民来了兴趣,笑道:“居然能让克明吃个哑亏……如此少年郎,盛过只会吟诗作赋的才子呢。”

“噢噢,就是克明前几说的那?”房玄龄恍然大悟,“背后言是非……”

察觉到众都看过来,杜如晦坦然将那在东山寺隔墙听到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虽是背后所言……手段略显诡,但细察心,非寻常手段,此番评价……倒也切合。”

放出裁撤寺庙后补收四年税赋的消息,就是杜如晦的建议。

李世民皱眉道:“此子胡言语,克明乃为国事计。”

“但能随,显然心思机巧,更能说动玄奘禅师……”房玄龄来了兴致,“克明,此何等物?”

杜如晦脆的说:“李善,约莫十六七岁,自称来长安投亲遭拒,如今借住东山寺,丰神俊朗,见事犀利,胸有韬略。”

“胸有韬略?”薛收眉一挑,这个词是不能用的。

杜如晦冷笑两声,“今才听说,东山寺主持乌巢禅师修了十年闭禅……”

房玄龄愣了下后仰天大笑,笑得前仰后合,“那玄奘禅师那拜寺,如何论佛?”

李世民也忍不住摇,“此乃绝户计,不过也不足以说动玄奘……”

一直默默听着的宇文士及突然开道:“这几倒是听说过,东山寺有西来真经,昨玄奘禅师上书请求西行天竺。”

略微安静了片刻后,薛收叹道:“果然胸有韬略,又一位李氏少年英杰。”

“李白虽有诗才,却纵意花丛,李善为小利而险些坏国事,都算不上少年英杰。”李世民摇摇,“还需磨砺。”

不过些许小事,李世民并不放在心上,他长身而起,朗声道:“寺庙裁撤之事,克明催一催,至少征召三千府兵,由长安令王绪领兵。”

“仁兄官居中书侍郎,当留守长安,余者并左右六护军府、玄甲兵,均随孤出征。”

“来,更衣,孤要宫请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