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日月双悬 > 第0005章 南书房行走

第0005章 南书房行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你可能还有些迷糊,这样,先给你说道说道这个南书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关于八旗,想来你总是知道的,那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事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即位称帝时,将年号定为“天命”。一建国,努尔哈赤便创建了八旗制度。

八旗其实原先是满洲(真)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一开始,设置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成四旗,这就是所谓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和正蓝旗。这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事,十四年后,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这样,八旗建制便全了。

八旗的狠处,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因此,八旗的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后来,努尔哈赤又增始设蒙古旗,这样,又有了蒙古八旗。接着,又编成一汉军旗,汉军也一共有八旗。也就是说,我们平常所说的八旗,其实是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关以后,八旗兵到京师与各地驻防,后来,你晓得的,八旗营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地。大清江山也因此牢牢控制了原来的大明江山版图,真正成为大中华的统治者。

这些,虽是旧事,但你也明白的,无论哪一朝皇帝坐江山,靠的都是自己的兵马。

不提也罢。

作为汉,写到这里,即便是现在,已经是过去三四百年的事了,可是,老夫仍不由得为为汉朝子民一哭。清兵南下,铁蹄所至,血横飞,生民涂炭。亡国之痛,家国之悲,岂能一言而尽。不说了。

努尔哈赤建八旗之后,又置议政大臣五,理事大臣十,计十五。这十五与诸贝勒每五朝集一次,协议国政。过了六年,也就是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和硕贝勒按月分值,国中一切机务,俱令值月贝勒掌握。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又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

那么,贝勒是什么呢?

们一般叫贝勒为贝勒爷。但其实贝勒爷的名位还是要低一些的。且听老夫慢慢说来。

贝勒的全称是多罗贝勒。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皇族的世袭封爵。贝勒是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八分镇国公、不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世袭罔替这个词,老夫这部书里,后面还将若次提到。就在这里先给大家代一下是个什么意思吧!休嫌老夫絮烦。

世袭罔替也就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永远没有极限,永远不会被更替与废除。只要你进了这个娘胎,你的位置、爵位就已经摆在那里了,现现成成的,没有哪个能撼得动的。

这里的不八分镇国公、不八分辅国公,老夫也给你说道说道。

八分镇国公,与八分镇国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或者称为奉恩镇国公,简称镇国公)不同,在八分辅国公以下,不八分辅国公以上,是大清的第七等爵。

八分说穿了就是皇室家庭内部对分配与待遇的规定。宗室待遇,以八分为最优。

八分者,得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不八分者,各随旗行走。八分与不八分,在待遇上有鲜明的差别。

这样,你就明白了,这些,都是说的皇室的男爵位。说穿了,就是新觉罗家用族的。虽然后来也给了蒙古贵族这样的封号,但是,毕竟还是亲疏有别的。血浓于水嘛。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试问:大贝勒“代善”这个名字你是不是觉得非常熟悉?你是不是在哪本书里碰到过“代善”这个名字?

我先不告诉你是哪本书。看官你自行脑补可也。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纵然已经登上汗位,皇太极也仍然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这三位亲王就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这就是四大贝勒时期。

这一时期里,皇太极临朝时,三大贝勒并坐皇太极左右同受臣属朝拜。

直到天聪六年,也就是1632年,才终于取消“凡国朝见,上与三大贝勒俱坐受”的仪式,改由皇太极一“南面独坐”。

到这个时候,皇太极也才终于把卧榻之侧的三个给赶走了。

还没有完。接着,皇太极逮着了机会,囚禁阿敏,莽古尔泰因大不敬罪被罚,然后病身亡,三大贝勒中仅剩下代善一。这个代善,是个,知道进退,识得好歹,只对皇太极唯命是从。这样,皇太极总算站稳脚根,执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在八旗旗主中形成举足轻重的实力地位。

到了天聪十年,皇太极改年号为崇德,在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后,皇太极也就顺天应,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

当然喽,说是一个面南独坐,其实,还是必须有宗室贵族中被封为贝勒的担任议政的成员,八旗固山额真(满语,旗主或旗都统的意思)也兼充议政。这是过去的做法,大清国号确定后,皇太极还又每旗另增设议政大臣三员,并正式确定了“议政大臣”的名位和规模。

皇太极这样做,无非是想抑裁大贝勒们的权力,所以,这个组织还吸收了较低级的贵族参与军国大政,来进一步削弱八大和硕贝勒的势力,以便自己行使皇权。这种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制度,就是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参与议政的宗室贵族除亲王﹑郡王以外,还有贝勒等,所以,说全了应该是“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这一来,你就知道了,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差不多是顶天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定下来的事,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轻易更改。这样,你就明白了,“议政”也就成为一种正式的职衔,代表着权力和地位。

不得不说,当初,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确实帮了皇帝不少忙。但是,坐稳江山以后,特别是到了康熙亲政以后,康熙自己发现,这样下去,他反倒不能畅快地行使皇权了。处处有掣肘,时时有牵扯。扳倒了鳌拜,以为亲政之途扫平了,便可以放手一搏,能够大展宏图了。哪晓得,放眼整个八旗,除了自己带的上三旗,下五旗也没有一旗是好说话的。何况上三旗里,今天有这个捣蛋,明天有那个撒野,一直在朝里朝外横着走,你还拿他没有任何法子。家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重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