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匠户品级
匠户制度源自于蒙元时期,大抵就是将拥有各种手工技能的
编
匠籍,集中起来,以供朝廷驱使。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个制度从一开始就带着一定的强迫
,因为蒙元作为游牧部落并没有多少手工业者,被他们编
匠籍的匠户大多都是俘虏而来。
所以,他们基本上是把这些匠户看押起来,强制这些匠户
活,而且,还不给什么报酬,基本上只给予一定的衣食,让这些匠户不至于饿死冻死。
所以,蒙元时期匠户的地位相当低下,就跟
隶差不多!
明朝建立以后,基本上继承了这套匠户制度,洪武大帝还将普通老百姓分成了农工商三类,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包括军户在内,这些户籍都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一般都是决定了户籍之后便世代传承下去,除非皇帝下特旨批准才能更改户籍!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拼命读书,参加科举。
如果能考取功名,户籍和命运自然就改变了。
这里还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
可能都认为,军户、匠户、商户这些地位低下的户籍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其实,有明一朝真正规定不能参加科举的是被打
贱籍的贱户,那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范畴了,而军户、匠户、商户都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比如,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和张居正,原本都是军户籍。
当然,也不是所有军户、匠户、商户都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读书需要钱,需要时间。
军户和商户还好一点,因为军户基本都有大把时间,而商户则不怎么缺钱。
至于匠户,那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
匠户那就是老百姓里面最惨的。
大明朝廷虽然没有像蒙元那样一直把匠户看押着,强迫他们
活,但是,却制定了强制征召匠户
活的
班制和坐班制。
所谓
班就是各类匠户每一年都必须
流在朝廷设立的作坊里面服劳役,平均每次
班大概三个月时间。
这三个月时间匠户是免费给朝廷
活的,甚至就连食物都得自己带!
这个
班制可把匠户给折腾惨了,因为这年
通不发达啊,而朝廷设立的作坊一般都在南北两京,如果是距离南北两京比较遥远的西北或者西南,动不动几千里的距离,
都要走好几个月,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年时间没了,再加上
班的三个月,一年就没剩下什么时间了。
这么搞,简直是要
命啊!
班都没工钱,朝廷自然不会管匠户在路上有没有吃的,而离的远的匠户一年时间不是在
班的路上就是在
班,根本就没时间去赚钱。
他们又没有地,没时间赚钱吃什么?
所以,很多匠户都饿死在
班的路上了!
谁愿意活活饿死?
就算宁愿自己活活饿死,也不愿意家
活活饿死啊!
所以,有明一朝很多匠户冒死逃亡,成了没有户籍的流民甚至是流寇。
比如大顺朝第一猛将刘宗敏就是匠户,而且是个相当有名的铁匠。
当然,匠户逃亡也不是从天启朝和崇祯朝才开始有的,从洪武朝开始就有了,后面更是愈演愈烈。
据史料记载,光是明英宗天顺十年,一年逃亡的匠户就多大三万八千多户!
由此可见,匠户是多么的害怕
班制。
相对于
班制,坐班制还要好点。
所谓的坐班制就是匠户每个月到朝廷开设的作坊免费服十天劳役,其他时间可自行安排。
这也是南北两京的匠户比较多的原因,因为很多匠户为了不死在
班的路上,都选择了坐班,直接住在南直隶或者北直隶。
不过
班匠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这类匠户也躲不过贪官污吏甚至是宦官的层层盘剥,因为贪官污吏或者宦官想要
什么私活了,那都会巧立名目,强征匠户,让这些匠户免费给他们
活。
比如,建私宅,做家什,打造器具,建生祠等等。
不
,那行,取消你坐班资格,你去
班吧!
总之,大明匠户就是最惨的,他们基本上不是在免费为朝廷服劳役就是在拼命
活为自己和家
挣
饭吃,什么读书靠科举,他们真没那时间也没那钱。
这或许就是大明两百余年来技术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不断退步的根本原因,不管是造船还是造炮还是造火枪,那都是匠户在造啊!
你
得匠户饭都吃不饱,活都活不成了,谁有心思去想着怎么提高技术?
很明显,这就是个弊政。
泰昌对于匠户制度的了解那也是从决定大规模征召匠户才开始的,他越是了解就越是觉得这匠户制度不合理,这简直就是在自废武功,自己断了自己的技术进步之路啊!
或许,在大明立朝之初,
世初定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想着只要能有
饭吃,不至于饿死就行了。
那个时候的匠户可能还没有太大的意见。
但是,这么一直搞下去就不行了,匠户迟早会受不了的,后面大量匠户逃亡就是明证。
这些匠户对于大明的重要
毋庸置疑,没有他们,谁来造船,谁来造枪造炮,谁来打造各类武器装备,谁来推动技术的进步?
泰昌其实早就想革除这个弊政了,只是他一直都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个匠户制度,提高匠户的地位。
这会儿毕懋康一提起匠户的问题,他突然间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好办法并不是什么技艺比拼,而是通过技艺比拼给匠户评定品级。
这个品级跟文官武将的品级一样,都是九品十八级!
铸造厂的书房之中,毕懋康、王徵和孙元化听了泰昌提出来的想法之后无不目瞪
呆。
皇上说的,废除
班制和坐班制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两个制度属实把匠户给折腾惨了,他们也觉得应该废掉。
问题,这给匠户评定品级,而且还是跟文官武将一样的品级就有点过
了。
毕懋康呆愣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道:“皇上,微臣斗胆说一句,这样有点不合适啊,毕竟匠户并不是文官武将,他们的品级如果跟文官武将一样,那就有点
套了。”
泰昌耐心解释道:“这个匠户的品级并不是什么官衔,也没有什么实权。
朕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定匠户的能力,从而确定他们工钱。
至于什么几品几品匠户并不代表他们有什么权力,只是一个叫法而已。
这样叫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位,让大家觉着他们不是什么地位最为低下的
,他们对于朝廷的作用你也知道,他们也需要尊重是吧?“
他想说的其实是
平等,不过,这年
不能直接这么说,因为这年
尊卑还是要讲究的,要不然皇权就不好维系下去了。
毕懋康想了想,还是摇了摇
,小心的劝谏道:“皇上,咱能不能换种叫法,这么叫真不好,您想想啊,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去管什么正三品正二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匠户,这不
套了吗?”
呃,的确有点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