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春风1991 > 第214章 村里有人买了小车

第214章 村里有人买了小车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姚远既不知道促销活动引全城,也不知道他的“秘密武器”引起了张靖、董小姐等有识之士的关注。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此时,他正在坐在门的小马扎上,和村支书姚永基、村会计姚春,以及老爷子姚红军、老爹姚振华一起说话。

围着一个圈子,一根水烟筒在他们手里转着。抽上一说几句,再抽上一说几句,最后再抽一结束发言把水烟筒递给下一位。下一位如此这般作,或者表达完了自己的看法后再接过水烟筒一连抽几

水烟筒仿佛是话筒了,在谁手里谁发言。

再身处这样的氛围当中,姚远心里只有浓浓的亲切感。他也想抽,但却是坚决不能抽的,会影响身高,因为爷爷和老爹会打断他的腿。

他不需要通过抽烟喝酒这些来表现成熟,纯粹是因为有瘾。

姚永基扶着水烟筒抽了一,说,“八月份打台风,学校有几间宿舍被打坏了,有的只剩下半个屋顶,用三色布盖住勉强用了两个多月,天气越来越凉,学生仔扛不住哇。”

“村委会讨论了一下,决定都捐点钱,找几个水泥工抓紧把学生宿舍修好,让学生仔过完这个学期,等放假了再想办法跟镇里、跟县里要点钱,看能不能重新修一下。”

原来是为了捐款的事。

姚永基笑着说,“小远是状元郎,听说在外面也做生意赚了大钱,红军哥,你也知道咱们村什么况,没有什么有钱,振华两公婆都是国家单位的职工,你看你们家能不能多多少少多捐点?”

称姚红军为哥,年龄肯定不小了,事实上只有三十多岁,但是却和姚红军同辈。

姚永基的儿子刚上小学,刚学会拉完屎自己擦,却是姚远的叔叔!

农村习惯用农历,姚永基说的“八月份”应该是阳历九月份的那次台风,来势比较凶猛,正面袭击了南港地区,这是姚远重生前的事了。

“永基啊,小远还是学生,振华的单位效益不太好,手里也没有几个闲钱,这样,我这个月的工资都捐了,你再找党生想想办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学生仔受冻。”姚红军严肃地说。

老爷子的退休金、补贴加起来每个月有三百多块,在乡镇里,这属于高薪了,许多农村一家几一年下来的收成也没有两千块。

姚党生是现在的大队书记,即管区书记,大家习惯沿用原来的称呼。

姚永基顿时松了气,有了姚老爷子这句话,事就好办多了。学校是姚老爷子当年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可以这么说,姚老爷子认为他这一辈子做过两件值得骄傲的事,第一件是打,第二件事建了姚家小学。

现在,姚家小学成了覆盖幼儿园到初中的综合学校,这里面,离不开姚老爷子担任大队书记期间四处奔波找找钱。

“红军哥,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党生不听我的,你说话就不一样了。”姚永基说。

姚老爷子道,“工作是工作,他是大队书记你是村支书,你向他汇报他不可能不管。”

“话是这么说,唉!”姚永基无奈摇,把水烟筒递给身边的姚振华,眼地看过去。

姚振华一笑,道,“我也支持三百,够买两车砖的了。”

“好,振华,我就知道今天肯定不会白来。”姚永基基本放心了,很是高兴。

600块钱在农村里是一笔不菲的数目了,能建大半间大瓦房!

姚红军这一大家子就给凑了六百块,加上村里其他户你两块我三块的,凑个2000块钱没问题,再加上大队支持一点,把学生宿舍的屋顶、倒塌的墙壁修好,怎么都够了。

“主要是材料钱,我跟村里几个泥瓦工说好了,他们出力,再找几个帮尾,这就差不多了。”姚永基说。

一直没说话的姚远突然问道,“二爷,学校受损很严重么?”

“有什么严重不严重的,房子都是你爷爷当年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平时没什么问题,但是只要打台风就肯定有损失。所以我们现在很注意,一打风就把学生和老师全部转移出来,倒是没有出过安全问题。”姚永基说。

后来姚家村越搞越好,和姚永基这位村支书有很大关系,他是个想事能事的

“二爷,要不带我去看看吧?”姚远提议道。

姚春突然问,“开小车去吗?”

姚远一笑,“嗯,开小车去。”

“去看看吧,我记得你以前在村里也读过两年书。”姚春说。

姚远的幼儿园时期就是在村学校度过的。

姚老爷子一拍大腿,“走,去看看。”

那还有什么说的,姚永基不得呢。姚春迈着短腿在前面颠地带路,他年龄稍大,是村里算账最好的,也老实,外号姚秀才。

姚振华不去,他马上要准备砍甘蔗的事了。经过姚远的反复劝说,姚振华终于同意花钱雇村里的闲劳动力来砍甘蔗。姚振华也想明白了,不顺着儿子的意见儿子会不高兴,以前没这个问题,因为儿子还不懂事,现在不一样了,不但是状元郎,还做生意赚了钱,不能再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了。

对姚振华来说,真正让他认为姚远已经长大成的大事件,不是高考考了县状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是做生意赚了钱,而是修好了糖厂那一批有故障的进设备!

姚振华是国家单位观念特别重的,在他看来,永远只有国家单位才是最靠谱的,其他单位就算开再高的工资也不靠谱,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没了。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二十年后报考公务员的疯狂场景,证明了老姚的看法是对的。

可以说姚远救了糖厂的这个榨季,那就不能把他当小孩子看待了。

路边,一大群围着帕杰罗指指点点,眼里都是畏惧、羡慕、渴望、震惊和疑惑,一堆小孩作势要去摸一下,马上被大拽回来一掌甩在上,就是一句摸坏了把你卖了也赔不起!

村里有买了小车,天荒一回。

是要杀还神的大事。

姚远一出来,群主动散开,就有胆子大的开玩笑说:“状元郎当大老板了,什么时候给村里捐点钱啊?”

“那还用你说,家振华家培养出来的儿子不像你家儿子,懂事着呢。”

“小远买这个车多少钱啊?”

……

姚永基挥手说,“别围着了,甘蔗不用砍了?地不用翻了?肥不用下了?都不用了?”

群笑嘻嘻的散开。

姚远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打开车门先请爷爷坐上副驾驶,然后请姚永基和姚春上第二排。他这个车是七座的,第三排两个座椅一般都是收起来的,后尾箱空间巨大。

这一点得姚振华和张桂芳的心,因为可以拉货……

姚远缓缓的往学校开。姚远贴心的帮他们把车窗都摇下来,特意开得很慢,好让他们有最充分的时间和村民们打招呼。

姚老爷子当了这么多年部,那气势沉稳得很,又是这把年纪了,早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村民纷纷跟他打招呼,他都是沉稳的微微点,说上那么一句话。

姚春不一样,一路大声打着招呼,意气风发。

“好,好,大家好啊,振华家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