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属下觉得这件事
还是要分开来办,发行大额汇票,只能商业银行来做,我们复兴银行是无权开展这方面的业务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属下觉得这项业务可以先
给长江银行。他们的网点最全面,而且信用极高。在商业资金流转方面,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胡光墉上来就举贤不避亲,将自己的老东家长江银行推不来。不过现在华夏最成熟的商业银行也就长江银行了。
“大总统,现在全国基本上统一,各地的商路全部打通。商贸往来必然将更加活跃,此时我们的推出汇票的制度,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
董书恒认真听着胡光墉的汇报,极少
。当你挖他过来的时候,董书恒还担心会不会拔苗助长。
不过,经过了两年的历练,胡光墉确实比之前的变得更加成熟。
以前他只算是一个商场上的奇才,有些天赋,也能吃苦好学。
但是,现在的他已经有了几分金融家的资质。
他平时就非常的好学,这两年时间胡光墉一直没落下学习。
他自己学习了当前西方的经济学、经融学书籍,还研究了欧洲的金融发展史。他只能自学,国内这方面的
才几乎没有。
而且,华夏的国内欠缺相关的经验,自清向前数,历朝历代在金融方面的探索都太少。
“雪岩,货币体系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非常的重要,其作用不弱于建立一支军队。华夏的货币体系要是在你的手中诞生,你就将是华夏货币体系的奠基
。这样地地位到了后世不会亚于圣
。”董书恒给他画了一个巨大的饼。
听了董书恒的话,胡光墉不知为何感到有些热血上涌。正如总统所说,这件事
办成了绝对是能够名垂青史的。
“下官感谢总统地栽培!没有总统,下官还是杭州街
的一个典当行伙计呢!”
“不,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你有今天离不开你自己的努力。我这里可是不会养闲
的。丑化说在前
,这次的事儿,你要是办不好了,我一样会找个
来换你的。”董书恒摆摆手说道。
在用
方面,董书恒这里一直是能者上,庸者下。
他现在要是换谁,完全可以自己一言堂,并不需要找
商讨。
胡光墉现在的职位是财政部的副部长兼任复兴银行的行长。
实际上主要就是分管金融、货币工作。
另外董书恒最近还新提拔了一个副部长,分管度支工作,此
名叫阎敬铭。
阎敬铭,字丹初,陕西
,今年三十八岁,原满清户部主事。
复兴军占领京师之后,第一时间包围了户部的仓房。户部的官员竟然没有
能够说府库的全部库存
况。
只有这个阎丹初对户部库存的
况了如指掌。
后来此事传到董书恒的耳中。
于是,董书恒专门找
调查了此
的
况。
这才发现朝廷中还是藏着一些牛
的。
阎丹初28岁就考取了进士,是一个颇有才华之
。
但是他为官清廉耿介,在户部这个大染缸中一直有些格格不
。
直到肃顺掌管户部之后才开始重用此
。
过去的一年之中,他协助肃顺极大地改善了清廷的财政状况。
因为肃顺的器重,阎丹初也开始涉足户部的各个方面。其杰出的理财能力逐渐展露出来。
董书恒找其谈过之后,发现其
确实是个理财方面的天才。
其
格方面的缺陷恰恰是他的优点。这样的
帮着国家理财,才更能让
放心。
本着用
不疑,疑
不用的原则,董书恒让阎丹初做了财政部的另外一位副部长,他的工作主要是预算的审核,以及支出的执行,也就是所谓的度支工作。
这个岗位是最容易弄虚作假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岗位。
董书恒很想看一看,这个阎丹初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做的怎么样。
当然了,直接给了阎丹初这个岗位,还因为他本就有户部工作的经验,另外也是想以此千金买马骨。
华夏建立之后,如何去处理庞大的满清官僚体系,这是摆在董书恒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之前,复兴军采取的方式唯才是用,拉拢一部分,摈弃一部分。
对于那些没有才能,还劣迹斑斑的满清官员要坚决清算。
对于剩下的
,根据能力录用,不是那种有突出能力的要想在华夏做官就要从基层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正常晋升。
当然也有很多同阎丹初一般的满清官员,被
格提拔录用。
还有一些官员继续留任地方大员,比如四川的骆秉章、福建的吕佺孙就全部成了华夏政府的地方大员。
当然,他们是为统一做出了贡献,并且本身确实在治政方面有几分才能。
统一全国之后,董书恒并没有断了读书
的出路。
而是准备在新京组织一次全国
的官员初任选拔考试。
这次选拔的官员
数非常的多,统一全国之后,华夏的新政府将产生大量空缺岗位。
董书恒不会一次
地补全这些岗位,总要为今后留下一些岗位,但是这第一年放出的岗位是最多的。
这件事
在华夏上下引起了轰动。
们称其为新朝第一次大考。整个华夏的读书
都趋之若鹜,现在这些
已经没得选了,只能为新朝效力。
送走了胡光墉,董书恒将阎丹初叫了进来。
“总统!”阎丹初对于新朝的礼节还有这个大总统的称呼还有些不适应。
“丹初来啦,请坐。”董书恒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
董书恒的办公室中摆放着一个古朴的办公桌。桌子上有一个文件架,董书恒批示好的文件会被分类放在架子上。
然后侍从室会按时取走。正常的时候魏玉祥会在一旁协助董书恒批阅文件。
他的书桌对面放着两把椅子。平时单独接见各部门官员的时候。董书恒都会在这里,省的再去会议室。
阎丹初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是他毕竟做了十几年满清的官。早已经习惯了原先的那一套繁文缛节。
现在的华夏政府给他的感觉就是高效,就像他现在有事
就可以和大总统当面谈。
很多事
,他俩谈好了就可以出文件,放下去落实。
“丹初,你给我的预算决算制度,我已经看过了,你做的很细致。”董书恒放下手上的一份手写的黄皮文件,对阎丹初说道。
“总统,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这预算制度,看起来似乎是收回了地方上的很多财政自主权。但是也有一个弊端。”
“嗯,说说看。”董书恒微笑着看着他,似乎对阎丹初的话,毫不意外。
“是这样,大总统,地方政府当年所要用的钱都要通过年初的预算取得。没有预算的钱,他们就不能用,所以他们就会尽量地多报预算。这样必然会导致财政上的
费。”阎丹初说道。
“我们不是会审查预算完成
况吗?他们的预算用不完要收到处分的啊。这样不就没有
敢
报预算了吗?”董书恒说道。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