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那西域今年的移民数量怕是还不够用啊?”曾宪风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
董书恒点了点
,看了看马宗武,说道:“老马,怎么样?山南全部划给你们军部,你吃的下来不?”
马宗武被问的顿时一愣,山南和月湖可是不一样,那里到处都是沙漠,只有几座城池建在绿洲之上。
而且那里可是经常发生动
又直面着西域外面的异族。不是一个好守的地方。
“怎么了,老马你不会挑肥拣瘦吧!我告诉你,南疆的那些绿洲非常适合种棉花,还有各种的瓜果,那里的光照时间长。我跟你说你们军屯要是能够将那里建设好了,足够养活十几个陆军正规师。”董书恒拍着胸脯说道。
董书恒的腔调像极了招商引资的地方小官员。
“左季高这次肯定会帮你们将那里的余毒给清楚掉的,你们只要安心建设好那里就好了,我没有别的要求,华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得到好好的利用。”董书恒郑重地说道。
“是,总统,保证完成任务。”马宗武站起来,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无论什么时候,军队在执行董书恒的任务的时候都会无条件的。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完成总统的任务。
实际上马宗武的之所以思考了一下,是因为他手上的民兵储备也不多了。
解放全国的战争中就抽调了几十万的民兵,虽然最后很多的民兵已经完成了守备的任务,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但是因为全国需要驻守的地方太多,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
转成了地方的守备部队。
新的占领区内虽然也也在组织民兵,但是都才刚刚开始,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不过刚才董书恒说了,当地应该没有什么战备任务了。那么马宗武就放心了。
这样,马宗武就可以从陕西、甘肃等地方抽调那些没怎么训练过的民兵过去了。
现在西域那里的汉
本来就是以陕甘地区的移民居多。这些
更加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
马宗武这次打定了主意,至少要从陕甘地区调过去十万民兵,他要在山南地区建立一个军屯兵团。
如果董书恒说的是真的话,那么那里以后可能就是华夏军方的一颗摇钱树。
这样的地方越多,以后军方的底气越足,不用再因为军费的问题处处被政府方面卡住脖子。
马宗武这次是豁了出去,这一块就是他负责,无需征询其他二位军部大佬的意见,他一个
就能够做主这件事
。
要说董书恒当初设定这个民兵制度,真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民兵平时不用发军饷,花不了政府多少钱。所使用的装备也是正规部队退下来的旧装备。
但是民兵又要服从军部的调令。有很多事
没办法使用政府权力让百姓们去做,但是可以命令民兵去做。
当然了,政府要用民兵做事儿要是要发津贴的,毕竟很多民兵也是要养家糊
的。
但是也都还是会考虑实际的
况,比如像建设军屯这样的事
,作训部这边还是会对民兵进行筛选的。
毕竟要背井离乡,还是要尽量选择那些单身的,又不是家中独子的民兵。
这样不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影响。
而且这些
离家去军屯的话就可以赚取军饷,这些钱可以为自己娶媳
儿成家立业。
那样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家中的土地也不用再分给他一份。
华夏的老百姓心中都是一把算盘的,他们会算的清清楚楚。
作为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就要先帮着老百姓算一遍。
山南军屯的事
告一段落,接下来董书恒向曾宪风询问就职大典的事
。
底下的众
,似乎在对眼色。
最后还是老曾站出来问道:“总统,还是一个老问题,您真的只是要晋位大总统?要知道几千年来,得天下者都是承袭大统。其中的利弊,下官就不说了,总统您都清楚。”
“好了,老曾,你们的意思,我都懂,我们要做的事几千年都没有
做过,这点称呼上的改变有算是什么?也许很快大家就都会适应的,很多事
,我现在还没有
力去做,但是等辖华夏的实力恢复过来了,我就将着手去做了。到时候看看再说吧!”董书恒摆摆手说道。
他知道手下的很多
都没有放下让他称帝的念
。
他也非常清楚大家心中的想法,学过马政经的后世大学生大都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董书恒问这个事
的准备
况,主要是想知道藩属国的
况。
这个时候,文祥站了出来,这是一个满
的官员,董书恒创立华夏之后,从满清的京官之中选拔留用了一大批
,这个选拔只看才华,不论名族,文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资历不浅,偏向实学,思想和一般的满
官员截然不同。董书恒让他现在负责理藩院,观察一下他的表现。
刚才董书恒问了那个问题的时候,文祥已经在做准备。他知道这个大总统是想了解这方面的
况:“总统,理藩院这边已经有一部分使团回来了。其中琉球国王就在淮海书院,他会亲自来参加您的就职典礼,另外琉球国内还派出了一个朝贺的使团。”
“朝鲜方面,将由其国王亲自参加朝贺,但是朝鲜王国希望华夏能够以宗主国的身份发兵帮助朝鲜平灭北方的叛
。”
“朝鲜北部,原本太平军建立的太平辽国,主动派遣使臣到京师申请参加朝贺,同时他们希望总统能够看在同是汉
的份上,同意他们成为一个内附藩国。”
林凤祥这是反过身来准备抱华夏的大腿了。
内附的藩属国,比只接受分封的藩属国更加的近了一层关系。
还有一种更加疏远的藩属国就是仅仅朝贡的。它们王位的继承都不需要宗主国分封的。
林凤祥如果内附的话就相当于华夏下面的一个自治王国。
董书恒知道他们双方的意思。
“文祥,你去告诉朝鲜的使者,本大总统不想看到朝鲜生灵涂炭。自会去调停南北双方的争端。”
这就是大国的底气。
董书恒相信,自己的这个建议,朝鲜王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另外,华夏会派遣一支军队常驻汉城,保护朝鲜王室的安全。”这军费当然是朝鲜王国来出。
朝鲜的南北双方,董书恒准备暂时维持现状。林凤祥在朝鲜北方的改革很合董书恒的胃
。
他强制朝鲜的百姓全部学习说华夏的官话。文字嘛,他们本来就是用的汉字。
还有他们全面开放了与华夏的通商。
放开了与华夏之间的边界。华夏的商
可以任意进
朝鲜北部地区。
可以在哪里承包土地、矿山。他在将那里逐渐地汉化。
林凤祥甚至在华夏招募华夏的文
到他的辽国做官。
而那边的朝鲜王国,在金氏的管理之下,地方上的矛盾越来越重,随时都有可能
发大规模的民变。
金氏几次组织兵力攻打北辽都是无功而返。
经过了几次失败之后,金氏再也没有能力去攻打北方。反而是自己的后方越来越不稳。
甚至出现了有
叛逃到了北方。
要不是这一年来,华夏在朝鲜王国招募了很多劳工到远东去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