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缅甸王国在和英印军的对抗中,表现得比满清还要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方面,缅甸复杂的丛林地形以及雨季那恶劣的气候条件,会给敌
的进攻带来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另一方面,缅甸的军队确实有一定的战力。
他们现在还不是被英国
殖民之后的那种懦弱的殖民地百姓。
缅甸王国
还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中南半岛的第一大国,他们的骨子里面还有那种作为大国的尊严。
董书恒这次愿意接受那伽亚的提出的要求,就是基本上确定了收下缅甸王国这个小弟兼打手。
这也意味着缅甸王国将会继续存续下去。
但是华夏必须要有一个印度洋的出海
。
最后,董书恒只能选择萨里温江下游以及丹那地区。
这里的毛淡棉、椰城和土瓦都是优良的港
。
华夏的铁路可以沿着掸邦高原一路南下,将这里连接起来,萨里温江的河运也可以开发。
这里并不是缅甸王国的核心地区,与北部一样都是处在土司的统治之下,所以那伽亚愿意割弃这里。
缅甸的核心地区在伊洛瓦底江沿岸的上下缅甸地区,为了能够收回下缅甸地区,那伽亚舍弃东部的那些缅甸羁縻之下的土司,显然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另外,董书恒选择缅甸王国东部这个狭长的地带。还有另外一个用意就是将缅甸和暹罗割裂开来。
当然,董书恒不是出于
好和平的目的。
缅甸对外征战,除了北方的宗主国之外,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西边的孟加拉地区,第一次英缅战争就有这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就东面的暹罗。缅甸和暹罗之间为了争夺土地、
以及在中南半岛的主导权,双方之间的战争一直接连不断。
现在华夏直接
在两者之间,以华夏的国力和体量,这两者都没有可能再对华夏进行挑战。
缅甸现在只能依靠华夏跟英国
斗。
至于暹罗,他现在就处在华夏的包夹之下。其国内的经济命脉也全都被华商掌握。
他根本就没有蹦跶的肯定
。
所以这两个国家只能老老实实地做华夏的藩属国。
因为两国不再接壤,所以也就不存在互相攻伐的可能
。
这样缅甸王国的东面和北面就都被堵上了。
他要是往外扩张就只剩下西边的孟加拉地区。
恒河下游冲积平原那么多肥沃的土地,一直被缅甸王国所觊觎。
等缅甸在华夏的支持下收复了下缅甸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必然是向西边跟英国
争夺孟加拉的控制权。
这样,董书恒在印度东北地区就有两个强有力的打手,一个是久经战阵,全民皆兵的天平圣军,还有一个就是一直叱咤南方的缅甸王国军队。
由此,董书恒在南方的布局算是基本上完成了。
至于暹罗这个国家,董书恒也没有准备去动。
暹罗的经济命脉早在百年前就已经被南洋的华商势力控制了。甚至是现在的王室和大家族都有华
的血统。
现在华商在南洋的势力比以前更加强大。
在华夏祖国的支持下,这些华商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除了那些占据一块地方建立一个小国的华
大家族以外,很多拥有大种植园的华商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以前南洋的洋
都会限制华
,不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这些华
想要去洋
那里大规模地购买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在南洋,华
要赚钱可以,但是不能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殖民者只允许由他们去保护华商,这样华商就只能够依附于殖民者。
当这些殖民者觉得华商的势力太强了之后,只要在这层保护上面打开一个缺
,那些如同恶狼一般的土
就会蜂拥而至,将华商辛苦积攒的财富瓜分一空。
然后遍体鳞伤的华商们再次重新起家,他们就像是洋
种的韭菜一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今后的中南半岛,将有华夏
在那里的两只脚,一只沿着澜沧江掌握原来的南掌、真腊,直
暹罗湾,还有一只就是沿着萨里温江到达印度洋。
有这样的两个触角,董书恒相信未来那些引领华夏前进的
一定能够做到完全掌控中南半岛。
李渐甫是一个有能力的
,尤其是会做官,在权谋方面不会压不过那些缅甸王国的王公大臣。
这次派遣他到缅甸王国名义上是去册封缅王,实际上是去帮助这个那伽亚上位,然受重整缅甸的朝政,组织大军进攻下缅甸等被英国而你占领去的缅甸王国领土。
这样可以为西北边的太平圣军分担一些压力。
无论印度还是下缅甸都是英国
无法轻易放弃的。
以现在英印的实力,组织个十几万的大军是很轻松的事
,当然这是只殖民地的印度和孟加拉仆从军。
这么多
要是都是进攻石达开,他们那边还真不一定撑的住。
董书恒一直在考虑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华夏与大英帝国的关系。
他相信英国
也同样在做着准备。
而他的准备就是用印度的来将英国
给拖住。
印度可是英国
的明珠,他们无论承受多大的损失都会要保住印度。
同样的,为了印度,他们也会放弃其他所有的战略目标。
董书恒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辣。你要是以为华夏在印度就只在东北部做了安排就太low了。
让我们将视角从地图往左上角转移。那里是
乌罕,对就是那里。
那里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西北省紧紧相连。
这里也是英属印度获得鸦片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所以英国
非常重视这里,并且在这里的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哨所。
为什么要保护的那么严实,因为当地的俾路支
以及
乌罕
部落经常会对英印的商业设施进行攻击。
无论是英印殖民地还是
乌罕王国对这里的统治都是比较薄弱的。
以前华夏的触角伸不到这个地方,但是现在,
乌罕已经向华夏称藩,两者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华夏
可以自由地出
乌罕。
这些
乌罕
最喜欢的华夏商品就是丝绸和火枪。
每一个成年的
乌罕
都应该有一把弯刀、一匹马还有一把火枪。
而英国
因为一直觊觎
乌罕地区,因此一直封锁对
乌罕地区的武器输
。
现在华夏的商
已经打通了西域到中亚再到
乌罕的贸易通道。
华夏产的火枪,除了后膛装的步枪以外,无论是滑膛枪还是线膛枪都被加
了与
乌罕的贸易清单。
随着这些火枪一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华夏商品。
各种华夏产的生活用品、奢侈品成了当地贵族争相购买的商品。
以前他们购买一根铁钉都要通过印度从英国
那里进
。
但是现在华夏的商品比英国
的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实惠。
乌罕
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乌罕
渐渐地喜欢上成为的华夏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