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董书恒吸收的移民大都是安徽、河南的流民。
山东过来的百姓并不多,这就让山东依然是十分拥挤。
另外,山东地区与辽东地区隔海相望,相互之间也仅仅隔了一道窄窄的海峡而已。
历史上,山东和辽东有时候还是放在一个行政区域之内的。
还有,山东的气候虽然没有关外那么寒冷,但是也相差不远。
因此,董书恒才决定从山东大规模移民关外。
经过了的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成功在关外扎下根来的百姓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万。
加上移民到远东、月湖地区的
。
这几年时间,从山东移民出去的
已经过了千万。
但是这还没有达到董书恒的目标。
关外的
的吸纳量还是很大的。
即使是不想过度地开发,保留大量处
地的
况下。
最少也要有两三千万的
的才能够让关外有一个发展的基础。
董书恒从海参崴出发转为走陆路,在骑兵的护卫下一路向西,赶往吉林行省吉林府。
这座城市在原本吉林将军府驻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本就是一座府城,有一定城市的基础,周围的土地也都是极为肥沃的土地。
很多第一批的移民的土地就在这个地方安家。
按照每家百亩的标准。这些山东来的移民一到这里就成了他们原本羡慕的小地主。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自己家的地,这些
又有些无奈。
因为分给他们的土地全都是生地。还好官府给了他们一年的
粮。
山东
都是能吃苦的,既然是自家的土地,那就要好好地整一整。
在这里的每十五户
家分成一个屯。掌控着周围近两千亩土地。
五个屯组成一个自然村,由官府派
管理。
十个村子组成一个小镇,设置一个镇公所。在镇上还有一些公共设施。
吉林这里的土地被一些低矮的山岭切割开来,这样分配刚好能够填补这些山岭之间的空缺。
官府分配的土地都是的靠近河流湖泊的,并不愁灌溉。
这也就是他们第一批移民,那些晚来的移民分到土地的位置就没有那么好了。
吉林府蛟河县松江镇位于松花江畔。
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水流充沛,两岸的土地肥沃。
松江镇的西边是老爷岭,南边就是松花江,蛟河自蛟河县城由北向南汇
松花江。
这是一个标准的移民镇,十村五十屯,一共七百五十户农户,
五千余
。在镇子上还生活一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镇民。
李岩松一家就就居住在永兴村的石上屯。
今年是他们这个屯子,也是的整个镇子第一次秋收。
来到这里的第一年他们都没有赶上春耕的时间。
李岩松有打猎的手艺,第一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带着屯子里的
在分给他们土地上打猎补充了不好的物资。
后来村子里将他发展成了民兵,任命他为屯长。
李岩松分到了一把燧发枪。
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有了枪后,李岩松带着屯子里的青壮进了山中,带回了大量的猎物。
皮毛送到镇上能换到钱,
食都进了屯民的腹中。
开垦的工作很繁重,光靠官府救济的粮食,只能勉强裹腹而已。
有了李岩松的带
,石上屯的移民生活的比周围的屯子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