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风流 > 第505章 灵州

第505章 灵州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二更时分,张延龄果然下令趁着夜色动身。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命象征的通知了谷大用他们,谷大用没有任何答复。张延龄乐得如此,自是不会去管他们。当下骑兵上马开拔,趁着夜色赶路。

抵达陕西境内,山川地貌迥异于来时之处。到处黄土叠嶂,层峦起伏。阳光之下,山野苍茫,层峦如海。骑兵兵马穿行于这黄土层叠的海洋之中,沿着崎岖曲折的官道奋力前行。至傍晚时分,终于抵达延安府。

延安府知府黄安平已然得知了消息,带着众官员于城外迎接。张延龄却不愿进城歇息,因为稍加歇息今晚还要赶路。与其进城耽搁时间,不如在城外就地抓紧时间歇息。

黄安平无奈,劝了一会,见张延龄不似作伪,便也只能作罢。只命送来茶水吃食和一些酒菜敬地主之谊。

吃喝之后倒便睡,抓紧时间歇息。二更时分,哨声大作。众又爬起身来,翻身上马。顶着上的一弯残月继续赶路。

第二天傍晚,兵马抵达庆阳府清平关,至此,距离灵州已经不足二百里。再有一天一夜时间,定能抵达灵州了。

兵马在官道旁边的荒地上歇息的时候,张延龄也终于接到了来自灵州的消息。

朝廷的圣旨于数之前已经送达陕西巡抚杨一清手中。事实上,曹雄兵败之后,杨一清已经赶赴灵州增援,接到圣旨之前,他已经在灵州了。

自曹雄渡河失败之后,不出所料。叛军果然发动了针对灵州的进攻。四月十二夜时分,何锦义率两万兵马偷渡灵州渡。当时灵州城中只有史镛的一千马和曹雄兵败之后剩余的六千多无主之兵。

史镛本想整合曹雄的手下兵马做好守卫,无奈曹雄兵败之后,其手下兵马群龙无首。既不肯听史镛的号令,又被渡河之战的失败和曹雄之死吓了胆。

当晚,史镛率手下全部兵马于渡防守的时候,曹雄手下的残兵败将们却躲在灵州城里不肯出来。本来,以数千兵马完全可以对渡河之敌进行有效打击,给予他们迎痛击的。结果,因为防守渡手太少,史镛的一千兵马没能挡住何锦义的渡河大军。

在付出了千余的伤亡后,何锦义的兵马渡河成功,成功的控制了渡。不得已之下,史镛退回灵州城中防守。

好在那些吓胆的固原兵马倒是没有放弃守城,也没敢逃走。城中守军数量还是不少的。加上史镛之前做了准备。守城物资和百姓的动员倒也到位,何锦义率军发动了数次进攻,均没能攻城池。

当杨一清带着两千主动赶来灵州增援的时候,何锦义也接到了朱寘鐇的紧急信件,要他即刻撤回黄河以北。不许贸然进攻灵州。因为那样很不稳妥,不符合朱寘鐇固守宁夏一隅,圈地自封的初衷。

何锦义虽然恼火,但是也明白不能莽撞。他本来以为,曹雄一败,灵州空虚,军心涣散,自己能够一举拿下灵州的。但是渡河攻城一天一夜未果,已经让他心中有些担忧。毕竟在黄河之南的地方,朝廷各处兵马随时可以增援而至,不必受黄河阻隔。除非能很快拿下灵州,否则很可能被朝廷援军切断渡通道,四面受敌。那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现在灵州攻不下,再攻下去怕是真的会出篓子。两相权衡,还是回撤黄河以北据守为好。

于是乎,何锦义只得下令撤军。但在撤军之前,他命手下兵马沿着黄河沿岸将沿岸三十里的所有渔村中的渔船羊皮筏子什么的全部收缴。将所有渔村全部焚毁,将渔民渔夫全部掳到黄河北岸。

这一手甚是损。因为何锦义知道,朝廷大军想要进攻,必须要渡过黄河。船只羊皮筏子这些渡河工具自然不能留,能舟造船的渔民百姓也不能留。虽然不能保证官兵没办法渡河,但是起码让官兵要多折腾些时间。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做好迎战准备。

杨一清抵达灵州之后,以陕西巡抚的名义整合了曹雄手下的兵马。三天前圣旨任命下达之后,杨一清已然第一时间和宁夏中卫宁夏后卫延绥镇和庆阳府增援兵马取得联系。各路兵马已然集结于黄河南岸。就等着张延龄等抵达之后商讨平叛方略了。

得到以上这些消息之后,张延龄的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了下来。

张延龄本来最担心的便是灵州有失,从而导致局面失控。灵州一旦失守,叛军可选择的进攻方向就太多了。他们往东可以攻延绥,往南可以攻庆阳府或平凉府,往西可以攻甘肃。内陆州府卫所兵马有限,很快便可突。就像烂疮裂,血水到处流淌,难以收拾。

而最让担心的是,叛军所到之处会裹挟地方百姓,壮大队伍。产生滚雪球一般的效果。那才是最令担心的事

现在,灵州这个扎住了,叛军缩回黄河以北。虽然像个王八一样缩进了壳里,有些难以下手。但毕竟危害有限,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局面崩坏。

对于杨一清,张延龄对他也有了几分好印象。此行动迅速,在自己还在路途之中便已经完成了重要的调度和集结,且派来通知自己事的进展。足以说明此行事有方,且看起来对自己还是尊重的。

张延龄怕的就是,杨一清这样的外廷文官,地方大员,会和自己尿不到一个壶里。杨一清是此次平叛的军务总制,自己是总兵官。说白了,杨一清总领军务和后勤以及各种事务,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官,自己只是决定军事上的行动和领军作战。实际上等于是杨一清的副手。若是杨一清对自己不尊重,两配合不睦,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张延龄让信使回去禀报,感谢杨一清所作的一切,自己明天夜里便能抵达。届时再商议平叛方略事宜。

又是一天半夜辛苦的行程之后,张延龄一行三千兵马终于比预计的时间还要提前,在落时分抵达灵州城。

灵州城内外早已经满为患。来自于各处的兵马正在陆续集结于此。城内城外都是军营。城外的旷野里都是军营。旌旗蔽叫马嘶,甚嚣尘上,喧嚷无比。

杨一清神肃然一袭黑袍站在城门官道上,后面是大批将领。都是来迎接张延龄一行到来的。

杨一清面貌清隽,举止泰然,给一种沉静稳重的感觉。气度从容。

张延龄一行翻身下马走来时,杨一清缓缓拱手,沉声道:“杨某携各军将领恭迎张侯爷。千里迢迢从京城赶来,侯爷和各位将军们辛苦了。”

张延龄和手下众忙拱手还礼。张延龄笑道:“确实太远了,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路要一步步的走方能到。花了七八天才赶来。”

杨一清微笑道:“已经很快了。本官本以为张侯爷一行起码要半个月才能抵达。结果竟只花了八,已经出乎本官的意料之外的。从京城到这里的路可是很难走的。”

张延龄点笑道:“确实难行,不过一路上山川雄伟,大地辽阔,这也是我大明国土广阔,疆域宽广之故。再远,也是我大明的国土。一寸也不嫌多,一尺也不嫌远。”

杨一清眉一挑,抚须点道:“说得好。这是本官听到的最让振奋的话了。我大明地域辽阔,这正是我们大明臣民们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只可惜,有些逆贼不知珍惜,偏要作。自是不能容忍。希望咱们可以齐心协力,平息此。让我大明西北归于安宁。”

张延龄道:“正是,我等自当全力以赴。”

杨一清神似乎变得柔和了些,看起来双方对对方的印象都还不错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