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唐末大军阀 > 454章 中榜五老之外,还有个长乐老

454章 中榜五老之外,还有个长乐老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生子当如李亚子,而李存勖十一岁的年纪便被他老子李克用安排从军出征。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不但走史载线力挽狂澜、大杀四方,甚至使得朱温忌惮叹服,据闻攻克燕国幽州战事他当居首功,事实证明五代十国这等世,君主子嗣注定还是要早些出来接受历练。

否则就算上一代君主英明神武,倘若子嗣却是温室里的花朵,在这个弱强食、以下克上成了惯例的时代,也注定要被周边势力,或者内部野心渐长的权贵吞到连渣都不剩。

而李存勖文武兼备,的确有雄才伟略,可是他格当中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而使得他做为一方君主前期、后期的史载评价判若两。李天衢很清楚李存勖的缺陷是什么,但是却无法预测自己的子嗣是否会有其他格上的弱点,还是要走出去历经磨练,才更有可能提前发现问题。

当然李天衢也不至于让自己的亲子于十岁出的年纪,便要提着刀上前线与敌军拼命...其他子嗣年纪见长之时,好文的从文、好武的从戎,职位由低到高,直至执掌一方藩镇又会有什么成就。

毕竟后周太祖郭威,在传位于五代第一明君柴荣之前,让他先后历任指挥使、刺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封府尹...以确认其为继承皇位的最合适选,就是这么的。

期间倘若有谁不能胜任,或者露出身为君者上的致命弊端,便立刻撤职剥权,这辈子就做个逍遥自在、吃喝不愁的闲散王爷,但是决计不可再染指军政大权。

当然宗室子弟被隔绝在宫内苑之内,这也是为了杜绝以后会皇子与外部勾结,而意欲作的可能。会有权臣拥立哪个皇子,意图拉帮结派,这种事无论是治世、世都不稀奇。当李天衢心说好歹我现在还能镇得住局面,有些事只须早做下部署,以后但凡有动的苗,还是能立刻清绝根除的......

除了自己培养子嗣,设计到己方势力以后接班的重要事宜。关乎国家教育大事,李天衢听礼部上报,今年的科考却有一件趣闻。

时逢春闱殿试,合计录取有二十八登进士第。然而今年比较特殊的况是:中榜的考生当中,有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曹松五甚至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老者,李天衢心说按史载还真有这么一桩事,自己也有些印象,而后来被谓之“五老榜”......

年过七十的老爷子进士及第,这种况不是没有,毕竟唐玄宗年间有尹枢在七十一高龄殿试首名,也是总计历朝各代最为年长的状元。可是同一年殿试,有五个过了古稀之龄的长者榜,这就相当的稀罕了。

而这五个晚年中榜的老者里面,李天衢对曹松的印象最,毕竟“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后世广为引用的诗词就是他所做的。只不过这几位老爷子毕竟仕的年纪实在太大了,按各自原本的轨迹,还没做两三年官便先后病逝,甚至都没熬到正史线朱温弑帝篡唐的时候......

在李天衢得知这个消息后,又不过半的光景,如今累功又转迁至礼部侍郎的杜荀鹤向李天衢上奏科举事宜,期间还不住叹言道:

“也全因旧时唐廷朝政糜烂,更有甚者自牛李党争之后,权勋贵戚取士不问学子才识,仍是为世家门阀相互请托,故而得诠选中榜,平民子弟如谒无门,以致使民间遗明珠蒙尘者甚众。今年五老登榜,也是前朝遗祸至今......

而陛下高明原识,除沿用武周时科举糊名法,又新设誊录制,纵然权勋子弟请托无门,考官也无法抬举考生而杜绝舞弊。那中榜五老,有的住于吴、赣之地,却不辞路远迢迢,而赶赴汴京赴考,也足见招贤择士得法。

想当年唐廷太宗皇帝以考取士之法,曾言天下尽吾彀中矣。而陛下择才任贤,加以时,各处学子肯来应试肯为我朝所用,也必然会层出不穷。”

毕竟杜荀鹤如今年过五旬的年纪,当初也是屡试不第,便与罗隐等一道九华山隐居,所以说到晚唐时节科举取士的弊端,他同样是感同身受。

而李天衢拿着记录今年中榜的考生名薄,倒也有些苦笑不得,又长声说道:

“曹松、王希羽等名士,本来在民间具有才名,按说也足以得录用仕。虽然他们年事甚高,吏部那边自会任命官禄差遣。呵呵...想必这几位长者既然与韦老境遇相似,想必也会意兴相投。”

话虽如此说,可李天衢也很清楚这几位大半辈子除了作诗,便是在准备科考的年迈文与韦庄的况截然不同。有的文采斐然,可是经纶济世、治政安民的才能却也未必出众,似韦庄那等于作诗作词,更有王佐之才,而且身子骨尚还硬朗的老爷子毕竟还是极少数的......

本来应该是唐昭宗天复年间曹松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俱是年逾古稀,都已经过了致仕告老还乡的年龄却一并中榜,故而世称五老,算是一时佳话。可实际上他们在政坛上打拼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也不过两三年,也实在难以会有什么建树。

李天衢只是心想这些长者好歹长于作诗,也有作品流传于后世,都算是为中华文化传承尽过一份力的,所以也就算完成他们的生目标,能够仕为官,能发挥一下余热的同时供着他们养老便是。

听李天衢打趣说着,杜荀鹤也是莞尔一笑,随即他便又道:

“陛下,今年登进士科,却还有两员考生尚还未过弱冠之龄。也并非尽是年迈者榜。”

今年春闱殿试总计二十八登进士第,李天衢刚拿到名簿,还没看得详尽。听杜荀鹤这么一说,他遂又阅览榜者的姓名与出身。然而目光掠到登州淳于晏这个考生时,李天衢的眉也不住微微一挑。

淳于晏,登州出身,按他史载轨迹确实以明经科登第。然而按他原本的轨迹,本来应该是寄住在霍彦威的门下。不过霍彦威如今在葛从周统掌的藩镇中当差,与其原本仕的轨迹也大有不同,估算年,史载也只表过淳于晏年少时曾考上明经科而榜,却因世颠沛流离,而辗转投到了霍彦威那里。

正史中的后唐庄宗李嗣源重用霍彦威,内外机事,皆听他决策。然而淳于晏却是做为霍彦威的左膀右臂,军府之事,至于私门,事无巨细,也皆由他来定夺。按史载则称“故彦威所至称治,由晏之力也”,由此可见此却是能力出众,既然他与霍彦威本来便可说是相辅相成,李天衢寻思过些时,也不妨把这淳于晏调派到扬武军藩镇去,也仍能与霍彦威做成配合默契的搭档。

然而李天衢的目光再往下瞧,又落到一个的名字上时,更不由面色一变,他心中立刻又思付道:

除了中榜五老之外,竟然还有那长乐老冯道?不过估计他现在的年纪...尚还不过是个毛小子吧?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