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白父就以重金聘请了临安名师前来教导白贵。
“崇宁、宣和年间的进士科科举,临安府中,我教导出了三名进士,令郎天资聪颖,定会独占鳌
,一举中举!”
一个宽衣大袖的老儒生,在白家堂前如此对白父说道。
“有周师教授犬子课业,我亦是放心。”
白父陪侍在旁,拱手道。
甭看这个老儒生并无功名,最好的成绩亦只是发解试中了选
(应贡举合格者,谓之选
),但教授学生厉害,临安府是江南
粹之地,能教授临安府的考生应试中举,成为进士,可见其本领。
“富贵见过周师……”
白贵亦是在堂前行礼,拜了这个老儒生为师。
不过他们之间并未定下师徒名分,这只是白父为了白贵能神童科中举,特意花费高价请来的名师,在这一段时间倾囊相授,临时抱佛脚罢了。
绍兴十二年的春闱科考,早就已经开始举办。
省试(尚书省礼部试)的科考名单亦快被贡院张列出来。
所以赵构的圣旨,是特批白贵直接参与殿试。
殿试,按照以往惯例,在省试结果出来之后,近一个月内,就会开始进行殿试,排省试取中进士的名次。
尚书省礼部试,可以看做是明清两代的会试,通过乡试得举
功名,就能
京参加会试,只要会试有名,没有名落孙山,就算是准进士,其后的殿试用来排名次。
宋朝科举不像明清两代那么完备,有严格的升级制度。像熙宁兴学(熙宁, 宋神宗年号, 王安石主持), 崇宁兴学(崇宁,宋徽宗年号,蔡京主持), 实施三舍法,“上等以官, 中等免礼部试, 下等免解”, 意思是上舍生直接就能授官,中舍生免除省试,
殿试,下舍生免除各州进行考核的解试,直接
省试赴考。
宋代科举三级, 解试(州试)、省试、殿试。
而神童科不像其他诸科那般严厉。
直接
殿试, 这并非什么特别的宠幸, 只是惯例罢了。
有了老儒生的突击训练, 白贵对此时的儒经,亦开始慢慢掌握, 驾轻就熟。
……
五天后,省试名次已出,且定下了殿试的时间。
二十余天后。
殿试开始。
白贵
临安行宫赴考。
垂拱殿。
一行行的木案陈列, 皆有考生
列做答。
有进士科、九经科、五经科、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明经等各科考生。
“熙宁八年,王安石变法, 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宋
亦说:‘国家以科目网络天下之英隽, 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 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所以历朝以来,重策问而轻诗赋。”
白贵坐在神童科这一列,举首,观看进士科及其他各科的考题,这些考题都被书吏举着牌灯,来回游走, 所以他能看到一二。
题目上,殿试的题目都是策问。
问的都是当今的时局。
财政多弊、民生多弊、边备多弊等等,如何解决。
“知易行难啊。”
“赵九妹心中亦有抱负,可惜……只有抱负, 而没有胆魄。宋
不是没有可任用的国士,奈何赵宋不行。”
白贵看到此,摇了摇
。
他是神童科的考生,不是进士科、明法科等科的考生,这些题目他虽说会答,但一者与他无关,二者答了又能如何,知道你有才华,但不会去用你。
他低
,专心对付试卷上面的诗赋。
嗯……,虽说赵宋历朝以来,是重策问而轻诗赋,但策问这种国事,想想都不会前去问神童科的考生,黄
孺子,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很快,落笔成文。
写下了一篇应制诗。
他又接着动笔,写下了一篇赋,辞藻华丽。
丹陛之上的赵构坐在龙椅上,正在俯视这些考生,各种考生的小动作,都逃不出他的眼睛。
白贵的举动,让他眼睛微亮。
其他神童即使聪敏,但终究是年龄幼小,比较好动,罕见有
会养成白贵这一副恬淡的举止神态,同时,刚才白贵在观看进士科等科的牌灯题目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亦被他捕捉到了眼中,顿生好奇之心。
这并非是白贵不会伪装,而是没有伪装的必要。
没
会怀疑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
再者,白贵此时修为不浅,早就无须刻意隐瞒自己。此时来参加神童科,亦只是为了让此界的父母暂时安心,太过小心翼翼就没必要了。
“去将那小童的试卷给朕拿来一观。”
赵构对身旁的宦官吩咐道。
他见白贵的试卷已经落了墨迹,且写的满满当当。
在一众神童中,卓尔不群。
所以,有了观览的兴趣。
宦官走到白贵身旁,道了生歉,抽走了白贵已经写完的一首诗词和一篇赋,拿走呈圣。
白贵气定神闲,没有惊讶。
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被赐予殿试资格的神童数目并不多,只有七八
罢了。而童子在一众科考士子中,难免有些瞩目,毕竟是祥瑞。
他在这些
中脱颖而出,更是易事。
“好诗文,好赋,好文采……”
“不料一童子竟然能如此善文,比进士科的考生做的也不差。”
赵构看到白贵写的诗赋,赞道。
这是白贵刻意藏拙写的诗赋,论水平只能算是中等。但谁让白贵在此界此时的年龄比较小,写的即使一般,就足以让
称奇了。
“会之,你看这诗赋如何?”
赵构目光看向一旁的中年紫袍官员,将试卷递了过去,并且问道。
宋袭唐制,三品以上着紫袍。
这官员颌下三缕清须,面容方正,一副板
忠臣的模样。
(秦桧,字会之。)
秦桧此刻闻言,拱了拱手,道:“且容微臣一观。”
他说着,接过了试卷。
“这诗赋不错……,又是神童科的考生写的,陛下可择录之。”
他咀嚼这诗赋的章句,半响过后,说道。
他见识不浅,进士科中举,而后担任宰相,千古奇文见过的都不少,白贵的诗文,在他看来,只能算是不错。
但他的不错,在神童科中,绝对算得上顶尖了。
“让……这白氏子过来,与朕谈一会话。”
赵构闻言,轻笑一声,点了点
,吩咐道。
宦官传令。
白贵上前,离开木案,对赵构拱了拱手,立在丹陛之下。
“你这小童且上殿前来。”
“坐在朕这里。”
赵构摆出一副亲近的模样,指了指自己的大腿,笑道。
大腿,这意思很明显,对白贵寄予厚望,
后是大宋的
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