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重生之我全都要 > 第43章 顾哥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第43章 顾哥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自从那天的“庆功宴”后,那五个跟着顾辙一路走来的高中同学,就算是对他彻底言听计从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顾哥让什么什么,谁也没有质疑。

徐嵩和林静静先从假扮消费者开始,厚着脸皮到市内各大品牌的眼镜店做市场调研,提一些顾辙帮他们设想的刁钻技术难题,然后把对方的技术支持员的应对全部偷偷记下来。

这种工作当然是非常基础的,价值很小,但算是热身。你要调教新团队,只能先从这样的活儿做起。

反正徐嵩和林静静自己都觉得自己很菜、暂时不好意思拿顾辙的工资,只要他报销点通费通讯费而已。

叶小敏和邵佳,也是各安其事,邵佳相对更忙些,主要是要帮顾辙找资料查文献。

顾辙自己,每天就上课、复习、抽时间去图书馆写论文,从行业现状、技术痛点开始,先攒些盘点类的素材。

对顾辙来说,论文里的论点部分,其实是完全不用费脑子的,半小时就能搞定,因为他有后世的先知先觉嘛,当然知道相关材料科学领域如今的痛点在哪、未来要解决什么。

反而是论证的部分,稍微有点费事,顾辙重生了也不可能连整个论证推演过程都记清楚。

尤其是前世作为专利律师,他的脑子都盯在那些成功的方面,所以肯定是有“幸存者偏差”的,那些失败的试错,顾辙就有点抓瞎了,部分时候只能先想当然。

至于实打实的技术实验研究,如今还完全没展开呢,第一篇论文也用不上那些。

……

繁冗无聊的撰写过程无须赘述。

随着又一个周末过去,时间转眼到了下周二,11月5

顾辙觉得自己手那篇东拼西凑的论文,总算是有点眉目了,就决定先去大牛教授那儿碰碰运气。

之所以是周二,也是考虑到周一教授们普遍比较忙,容易心不好,有刚开工时的“星期一综合症”。

稍微懂点心理学的,都知道对对方不重要的事、不能在周一周五找上门,周五则是因为忙着下班没心思了——

连华尔街的利空消息,都要专门挑周五下班前卡点放出来,这样民们至少有一大半都没心思关注,传播烈度也就大降。

这天午休结束后,顾辙特地挑了个氛围相对轻松的时候,走进了材料化学专业、郑健教授的办公室。

郑教授是本校研究高分子聚合有机材料领域的学术带,系主任/副院长级别,偶尔也会给竺可桢学院化学方向的本科生带点课。至于那些考不进竺院的普通本科生,就没这个机会了。

材料化学的研究方向分类也是非常繁多的,哪怕单说一个有机高分子聚合,还能分出无数领域、有好多教授在研究。

郑健算不上细分方向最对的,但既然是学术带,顾辙找他也不算越级。

顾辙知道这学术品行上还算端正,至少后世也没传出不好的负面消息,而且有实力的教授也不差这点小成果小论文,找他就不太容易被吞成果。

顾辙还是大一新生,这方面不能不防着一手。

“郑教授,我能进来一下么?不打扰吧?是这样的,我是竺院02级的顾辙,您还带过我们一节有机课。

我对您课上提到的高聚氨基酸水合物的一些新应用方向很感兴趣,又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痛点,课后自己查资料,写了点东西,想请您斧正一下。”

郑健当时正坐在那看前沿期刊。

作为系主任/副院长级别的教授,遇到本科生随随便便找上门,如果官僚一点的,肯定就用“事务繁忙”的借先搪塞掉了。(直接驱赶是不可能的,都是文化,还是很讲面子的)

不过,郑健的风格还是比较务实,加上他对顾辙有点印象,就决定拨出几分钟时间听听:

这不就是他班上那个竺院化学实验满分进来、还做实验做出发明专利、拿邱成桐奖学金的新生嘛!虽然才一周带一节课,但脸还是记得的。

“小顾是吧?什么方向的东西,我看一眼。”他随和地接过顾辙的文章,先快速扫视。

顾辙也恰到好处地解说一下,给对方节省时间。

郑健还没看到后面的关键内容,只是先看了背景,就随问道:“怎么会想到要研究树脂镜片和隐形眼镜新材料的?我课上是提过高聚氨基酸水合物,但从来没提过这些方向吧?”

这个问题只能算是随聊天、了解原始的选题动机而已,说不出来也没关系。

但即便如此,顾辙来之前也是有准备过的,立刻演技颇佳地摘下自己的眼镜:“唉,我也是接触比较多,切肤之痛呐。我从小有点遗传近视,现在都600多度了。

我小时候还胖,配框架眼镜没镜架能扛住我的的,每次两边太阳都被勒得慌,隐形眼镜我又嫌含水率低,我这种高度近视戴着难受。

这次高考结束之后,倒是重视锻炼,减肥了不少,感觉围都变小了,原先撑大的框架眼镜都往下掉,上个月就专门跑了好多地方想配个舒服的。

刚好那阵子听你课上提到、如今的隐形眼镜都是硅水凝胶或者高聚氨基酸水合物造的,我就想一不做二不休,万一给我将来花上几年、琢磨出一个比现在便宜还舒服的材料呢。”

顾辙语速很平缓,还特意挑郑教授眼动频率比较高的时候说慢一点。这样既不耽误对方看论文的速度,又刚好可以听清。

郑健听完时,论文也看了一半左右了,不禁笑道:“年轻有野心敢想是好的,但是不要去做重复造车的事,摊子铺大了什么都想一脚,做不出顶级成果的。

不过你这脾气,确实比我见过的学生都有冲劲。每次自己用着不舒服的东西,就想改变世界。”

一边闲聊着,郑健已经把论文大致看完,神色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顾辙,又看看论文,摇说道:

“怎么说呢,这个选题可以,论点……我看着也觉得靠谱,但论证过程有问题啊,不说你是蒙的,至少也能说你对前沿科技现状了解不够透彻、引用文献不全。

我都不用多说,就凭刚才五分钟的速读,我给你找出三本期刊、其中五篇文献,你可以自己抽时间去图书馆借来查一查。

这里面你好几个推论,不能说错吧,但你至少是重复造车了,要不就是……我不希望我带的学生里,有不尊重现有学术成果的况。”

顾辙一听,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他的论文,论点当然是绝对对的,因为是先知嘛,论证过程,道理上也是对的,但可能是忽视了一些现有成果——说话,就是其中的部分论证,别已经比他先评估过了,他应该充分引用。

他自己查文献了解现状、再加一个邵佳打杂帮他查,果然还是不太严谨。

而且2002年的知网虽然已经运营了两年,但早期知网收录的东西还很不全,检索功能也超级坑爹。

顾辙前世搞科研写论文大约是2010年左右了,再往后几年才渐渐读了个法硕、转文跨圈搞专利。后世那个互联网检索环境和02年当然是天差地别,顾辙用起来很不趁手。

看来还得再强化一下自己的文献检索助手团队,不管是加数、还是提升邵佳的业务水平。

他连忙诚恳地承认了错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