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胡茜的提问,顾辙就已经判断出,这记者应该是代表了那一派见不得他好的
。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问题里面的诱导、串联非常明显。
好在顾辙也是老油条,当然不会中对方的招,他一板一眼地逐条分析道:
“首先,我不觉得你提到我的考试、竞赛成绩有波动,有什么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难道你想说,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不成?”
顾辙主动一句反问,立刻把胡茜堵得哑
无言,她也没证据,如果由她直接说出哪怕半句这种猜测,都是有可能被缠上诽谤的。
顾辙怼住对方之后,这才侃侃而谈:
“不过,作为一个去年奥赛省决的亲历者,我愿意主动说一句:去年我一开始觉得自己竞赛保送无望,所以专心准备高考,化学省决之前荒废了难题的复习,最后只得省三等奖也不奇怪。
后来我才听说那年选送国家队的机制有所调整,我们这种外市考生也有机会拿到一个保底名额。所以竞赛结束后,我非常悔恨,最后反而在高考结束后加强了化学复习,一个月后就拿了补录加试第一。
这一切,我要感谢省里的政策,给了我们这些外地考生继续努力下去的信心。虽然我本
没有从中直接受益,但我却学到了一条
生信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
。不到最后关
不能放弃。”
顾辙这番话说得非常漂亮,听得代表市里来的胡茜脸色很难看,
而代表省《教育信息报》的陈丹,则是面露欣慰之色,心中暗忖:
“这都是省厅基教处的陈处长,去年那个新政的好处!激励了一批有才的年轻
,重新鼓起了努力的勇气!这一条一定要在报道里大书特书!如果顾辙后续表现确实可以的话。”
而看到这俩
的表
反差,顾辙虽然无法知道她们具体在想什么,但他也已然心下雪亮,知道为什么今天会被如此重视了——
哪怕他原本没往那个方向想过,但暑假里胡老师找他签邱成桐奖学金协议时,多多少少透露过,他可能成了省市基教系统博弈的样板了。
去年省厅基教处那个“禁止单一学校和地区垄断选送国家队名额”的改革,受害的显然是省城方舟市。
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保护,方舟二中是可以在竞赛领域屠尽全省其他地区的。
这里面的差距,绝不仅仅是数理化生每科各一个保送生名额那么简单,更关键是给外地
看到了希望,会让外地
也继续陪着你在竞赛领域投
资源、玩下去。
这样一来,或许省二、三等奖也会被更多外地考生瓜分。原本一家独大的方舟二中,可能会每科少掉十几个高考加分的
。
对于全省最顶尖的几十个尖子生来说,差了这一块之后,说不定对于“哪个城市的中学才是全省高考第一”的政绩角逐,都会有明显倾斜。
事实上,此后十几年,镇洋中学就是渐渐成长起来了,后来也得到了“面向全省提前批掐尖招生”的待遇,再往后方舟二中就在奥赛和高考领域,都对镇洋中学没有优势了。
所以,这是方舟市和明州市的“谁才是中学教育全省第一”的政绩之战,顾辙只是被卷进去了,扮演了其中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小扰动因素。
省城要为了本地级市的利益,拼命证明省厅去年那个新政不好:外地
别努力竞赛了,彻底认命躺平吧,卷你妹啊。
而省厅站在全省的高度,希望竭力证明去年那个政策好、让大家都更积极努力“养蛊”、选到了英才、“野无遗贤”。
顾辙的稍微一点小举动,都有可能被双方背后的媒体盯上。市教育频道的
肯定要抓他把柄,省教育报的
则要尽量给他鼓吹。
这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顾辙做得不好,他的坏处会被放大。但如果他做得好,优点也会被放大。
……
知道如何分别应对省市媒体后,顾辙的后续问答就变得愈发游刃有余了。
他继续说道:“胡记者,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奖学金的条件,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觉得这里面存在不公。评选条例说得很清楚,看的是综合表现分,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得分。
你来之前,有了解过这个综合表现分的算法、有哪些结分项吗?了解过我个
有哪些成绩吗?我最近考试成绩差,只是我对于基础课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我有更重要的事
要做。”
胡茜听到这儿,还在酝酿和组织语句,她也不想给顾辙太多装
的机会。
但是没办法,还有一个跟她立场相反的陈丹呢,她是省教育报的,怎可可能放过这个捧哏的机会,连忙配合地追问:
“那么,顾同学,能说说你最近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成绩么?”
顾辙对陈丹投去一个转瞬即逝的感激目光,随后用谦虚的语气说道:“你们不知道也不奇怪,我最近提出了一个材料化学领域的课题,也是跟我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有关的。
但是我很快发现,在最初的行业技术短板综述调研方面,我无法一个
驾驭,所以后来又请教了本校的郑健郑教授。得到了他非常多的帮助,才帮我完成了起步阶段。
目前,我已经有一篇第二作者的论文,被《东海大学学报-英文a辑》的11月刊刊载了,可能你们圈外
,暂时还没法拿到刚要发售的刊物,所以不了解。
另外,我还有两篇后续论文,也在12月刊被预审通过了,目前还在走后续流程。凭这些学术成果加分,目前看来,我的综合考评在全年级排进前5%绰绰有余。”
那些记者显然来之前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谁让顾辙这个成绩也是刚出呢——甚至院里帮他挡了两三天、特地拖到今天才让他接受采访,就是因为今天才有证据。
果不其然,顾辙刚说完“你们还拿不到期刊”,旁边院学工处的刘处长立刻主动拿出一本新鲜出炉刚刚到手的期刊,帮顾辙说道:
“小顾没说错,这就是我校学报a辑的11月刊,你们可以翻到第45页看一下。”
此言一出,胡茜也不得不服,而陈丹则是饶有兴致地帮着捧哏:“是么?刘处长,这个期刊含金量如何?我看都是英文的,除了署名我们也看不懂内容啊。”
她也不懂学术,居然用了“含金量”这种庸俗的词汇来形容学术期刊。
不过刘处长也不介意,继续帮着背书:
“我们《东海大学学报》的英文a辑,去年的sci影响因子是0.35。可以这么说,我校硕士研究生在这上面发两篇第一作者,就可以毕业了。
当然顾辙这个只是第二作者,但即使如此,作为本科生的综合考评,这个表现也是远远超过了后续邱成桐奖学金续评要求的。他的基础课成绩也不差,至少是年级前20。”
陈丹闻言,由衷地点点
:“原来如此,顾同学,能帮我们讲讲你这个学术课题选题、以及与你的创业项目有什么关联么?”
看得出来,她此时此刻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来之前被
代的任务、才给顾辙捧哏。她是在省教育报工作多年,确实很少遇到顾辙这样表现卓异的大一本科新生。
哪怕没
关照,她也觉得这个新闻值得
挖,后续顾辙要是做出更多成绩,还值得跟踪报道。
大学生能学以致用、还是用本专业的知识搞科研……真要是实现了,找些大词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