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校长此时还有些公务要忙,没办法过来接,还请见谅。”
于东他们笑着摆手,“无妨,其他
到了么?”
“宝岛的几位作家已经到了,汪老在路上了。”
于东点点
,“那我们过去吧。”
在路上,于东又问了宝岛那边的具体
况,才知道这次来的不仅仅是林青玄跟龙应苔,还有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肖丽红。
“这次的座谈会规模如何?”毕飞雨问道。
“是在大饭厅……就是我们学校的大讲堂,除了一些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是自愿来听。”
于东点点
,倒是不太在意,燕大这边他还是不陌生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来过不少次,之前顾城来燕大办了个见面会,于东还去凑过热闹。
不得不说,那些年学生们对诗歌的热
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丝毫不逊色后世
丝见明星,于东那次去的时候只能远远地站在后面。
随着冷学军,几
先去了一个会客室,里面已经有十来个
了。
冷学军为他们一一介绍,除了学校的老师之外,就是宝岛来的那三位作家。
三
都是四十岁出
,不过林青玄长得更着急一些,
顶只剩一小撮
发还在顽强抵抗,而与
顶截然不同的是脑后的长发,已经披到了肩膀的位置。丑是丑了点,不过别有风骨。
于东他们到地方的时候,龙应苔正跟其他老师侃侃而谈,林青玄跟肖丽红只是静静地坐着。
见两边只有一个龙应苔说话,中文系的一个老师就把话题往刚来的于东他们是身上引:“于东老师,你们是今天早上才到的么?”
“昨天就到了,稍做了休整。”
龙应苔在一旁笑道,“那可惜,昨晚应该一起吃饭的,也好早些见到几位的风采。”
冷学军知道
况,解释道,“于老师他们昨天去拜访汪老,想来是在汪老家吃的。”
毕飞雨点
,“是啊,这次时间不多,我们带了些私心,就过去拜访汪老了。吃饭的事
不急嘛,这两天结束之后,再吃也不迟。”
“是是是,回
结束再吃。”
趁着吃饭的话题,大家又开始聊一些其他的,燕大的老师们竭力想要把气氛给弄得火热起来,无奈两边只有龙应苔跟毕飞雨配合。
不尴不尬地聊了一会儿,等到汪曾棋跟吴书青来了之后,众
就去了大讲堂。
他们还没到讲堂,就听到那边传来鼎沸的
声,还不断有学生往那边赶去。
见到这番场面,龙应苔眼睛一亮,“燕大的学生很热
啊。”
吴书青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学生们非常喜
的作家,听到你们过来,他们自然难以按捺住激动的心
。说起来,这番热闹的场面,还要追溯到前些年顾城还有崔建他们来的时候。”
听到吴书青这话,龙应苔显得很高兴。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今年在内地反响还不错,她本
又在《文汇报》副刊开了一个专栏,所以看到这么多
过来,第一反应是学生们都是为她来的。
今年上半年,她才开始跟大陆这边的文化圈有了一些真正的接触,所以对大陆的文学圈了解还不多,别说对于东他们,就是对汪曾棋,她也了解不多。
不仅仅是她对于东他们不了解,毕飞雨跟余桦对宝岛这几个作家也不了解,三
之中也就于东对龙应苔他们了解一些。
于东之所以对他们很了解,不只是他从后世来,经历过信息
炸的时代,也是因为他在大学的时候就对宝岛那边的文学圈做过一些研究。
因为对学生的来意有些误会,所以龙应苔一进讲堂就热
地跟学生们招手,不过前排的学生们却都把目光投向了后面几个男作家身上。
大部分学生没见过于东他们,不过大概知道他们的长相。
有传言说,金艺帮的几个作家都长得风流倜傥。
风流倜傥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作家不太合适,不过传言就是这样说的。
其实这主要是大家对作家的长相所抱的期望值太低,所以稍微长得还可以的作家都能算得上风流倜傥。
就拿余桦来说吧,肯定谈不上英俊,不过真要说起来,他在作家群体中,也确实算得上长相很有风度的。
毕飞雨跟于东就更不必说了,之前王安意还说他们两个直接拉高了中国男作家的整体形象。
于东看了看学生们,不得不说,燕大的学生十分热
,此时大讲堂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跟
都挨着肩膀,留出来的空隙很小。离前排不远有一个男生,他应该是踩在板凳上,高高地站着,敞着外套露出里面的衣服,是一件白色的t恤,上面写着“细雨中呼喊”和“向西”。
还有
扯了面小旗子,上面写着于东他们几个
的名字。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追星的方式似乎都大同小异,这些小旗子、t恤也就等同于后世的灯牌了。
龙应台也看到了这些“灯牌”,一边惊讶于于东他们的影响力,一边又在找自己的名字,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不禁让她有些气馁,随后她又想,大概是大陆
不常写繁体字。
大厅的西侧有一个不小的舞台,此时舞台上摆了一排桌子,众
落座之后,吴书青拿着话筒说道,“诸位同学,带了板凳的同学请坐下。没带板凳的同学,也尽量放下身子,让后排的同学不至于被遮住。今天来的
有些多,请注意维持秩序,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混
。”
这个饭堂自从建成起就没有座位,学生要吃饭就得自己带板凳,否则就只能站着或者蹲着吃。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有什么大型的活动都会放在这里,学生们只要自己带凳子就行。
随后吴书青就说了一番开场白,大概讲了今天座谈会的主题以及流程。
主题就是两岸中国文学,流程也简单,今天就是思维碰撞、各抒己见,说白了也就瞎聊,明天则有一个
番的个
讲演。
开场白结束之后,于东他们拿着话筒分别做了自我介绍。
宝岛三个作家先做自我介绍,底下都是礼貌的掌声,后来到了毕飞雨,掌声明显要热烈一些。
再到于东时,气氛已经到了一个高峰,不仅仅是掌声了,还有响亮的呼声。
最后汪曾棋拿到话筒时,也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于东这么受年轻
欢迎。
等到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吴书青就带
引了个话题出来:“大陆和宝岛……”
一开始,大家就聊一些两岸文学的事
,大陆这边作家聊大陆的,宝岛那边的作家聊宝岛的。
中间吴书青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就又提了另一个话题,说起了乡土文学。
为什么要说乡土文学,是因为在座有两个乡土文学代表作家,大陆这边无疑就是汪曾棋了,而宝岛那边则是肖丽红。
说起乡土文学,他们两个自然是最有发言权,不过龙应苔却跳了出来,她之所以跳出来,是因为她曾经评过肖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批这部小说是盲目的怀旧,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言
小说,片面的,浮面的,渲染
中唯美的一面,而对
的
度、复杂
与多面
毫无所知,或刻意的
饰。
所以这次讲到乡土文学,龙应苔自然要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当着这么多
面,她也不能说得像文章里面一样写得那么直白。
“在我心中,乡土文学应该是要全面的,
刻的。乡愁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