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于东跟毕飞雨并没有把事
告诉余桦,但是没过两天余桦就知道了这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因为《丰
肥
》引起的风波越来越大,连《扬子晚报》都报道了这件事
。
《扬子晚报》的报道并没有带任何倾向,只是把事
从
到尾客观地陈述了一遍,顺便提到了余桦也被骂了的事
。
关键是对方阵仗挺大的,江城大学中文系教授何国端直接在《江城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歌颂革命
力,
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论》的文章。
文章言辞犀利,严厉指责了莫言的《丰
肥
》是一部“近乎反动的作品”。
这跟之前的批评有些变化。
《丰
肥
》刚出来的时候,
们都批评它书名哗众取众,动机不纯,十分下流,还有小说里面关于
的描写过多。
但是后来他们似乎发现,光是骂这两样根本没有力度。
早前苏桐有一部《妻妾成群》,也被批书名哗众取宠,但是后来一点事
没有。
要是骂里面的
描写过多,好像力道也不够,因为跟《废都》等陕籍作家的小说比,《丰
肥
》里面的描写也不算多。
再之后,就出现了何国端这种唱“反动”的声音。
这声音一出,还挺有用。
《中流》紧跟其后,也发表了好几篇文章,痛斥《丰
肥
》歪曲历史,丑化抗
武装。
对于《中流》的发声,于东他们一点都不意外,因为《中流》本身就是一本著名的作派文学杂志,杂志火药味很浓,他们把一切东西都说成是敌
的
谋。
之前《霸王别姬》也被他们批判,还给张国嵘扣了个文化毒
的帽子。
于东对这本杂志倒没有太多的看法,这个世界,左跟右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谁也缺不了。
关键还是在于方法。
只要方法没有问题,那就不存在问题。
余桦知道了自己被批评的事
,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没有像上次于东被批评的时候那样撸起袖子就上去
。
于东跟毕飞雨还调侃他说他现在成熟了。
余桦自己则说,他看到那些对他的批评没什么感觉,反倒是看到何国端对莫言的批评让他觉得有些不忿。
其实江城大学的何国端跟刘白宇虽然都骂了《丰
肥
》,但是他们的角度跟立场都是不一样的。
刘白宇属于投笔从戎,经历过战争,是个红色文学家,他对抗战时期的认识,有着自己的角度,所以看到《丰
肥
》之后,感到难受,这不难理解。
但是何国端不同。
何国端是搞学术,搞批评的,一个学者,在评论一部作品的时候,首先给
扣帽子,本身就违背了文学批评的原则。
如果他只是从个
角度对这部小说发表一些具有个
特色的意见,那也无可厚非,偏偏他还煞有介事地在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正儿八经的论文给
扣帽子,那问题就大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不管是何国端的论文还是《中流》的几篇文章,于东他们几个也都没有多在意。
在学校休整了几天,几
又去了一趟上沪,去拜访
今老爷子。
今的住处在上沪西区的武康路上,这是一条很有历史气息的道路,很多名
都在这里住过。
武康路113号,一栋三层小洋楼,这栋楼建于1923年,之前是苏联商务代表处。五十年代开始,
今就住在了这里。
灰色的花园洋房,外面有很高的围墙,还有一扇不大的黑色铁门,将
的庭院隔开,透过门缝能看见里面幽静的曲径以及周边的花
。
于东他们在门
等了一会儿,李晓林就跑来开门了。
“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
李晓林笑盈盈地将他们迎进去。
一进到洋楼的一层,三
就感觉自己来到了书的世界。
从客厅到书房再到楼梯
,到处都是书橱,连底楼的阳光房也未能幸免。
客厅和餐厅连在一起,摆着一架钢琴,还有老式的餐柜。
从客厅到阳台,中间摆了一个小长桌,
今老先生此时正坐在长桌跟前的靠椅上。
老先生戴着眼镜,方颧骨,大背
,
发花白,坐在椅子上有些乏力。
见于东他们进来,他扶着腿要起身。
三
连忙走了过去,“先生坐着吧,不用客气。”
李晓林也说:“你就别起来了,好好坐着,我给他们找几把椅子。”
随即她又往楼上喊了一声,“李晓棠,下来给于东他们倒水。”
这时于东他们才知道李晓棠已经回来了。
李晓林的话音刚落,楼上就传来脚步声,没一会儿李晓棠就踩着阶梯走了下来。
他跟于东他们已经挺熟的了,一见到他们便笑了起来,“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毕飞雨哈哈一笑,“不敢,不敢。”
随后他们三
又帮着李晓林搬椅子,等到全都拿到椅子之后,几
就围坐在
今旁边。
今靠在椅子上,缓缓地开
:“晓林说你们想过来,还很是正式地求问她。这其实不必,你们要想见我,随时跟她说一声就行,我如今大概只会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医院,另一个就在杭市。”
老先生一下子说了很长一段话,但是说话的速度很慢,而且能够明显感觉到,他气息不足,说话很累。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斜斜地从阳台照进来,晒在地板上。
老先生挪动椅子,把腿往前伸,用双脚去接和煦的阳光。上午的阳光很轻柔,但是老先生的双脚一碰到阳光,原本脸上带着的若有若无的痛苦表
一下子全驱散了,恰如这阳光蕴含了什么魔力。
于东看了看院子,又看向了
今,笑道:“既然要来,肯定是要提前打招呼的。要有什么不便,我们也不好来叨扰,之前我们几个一直都商量着要过来看看,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商量出个时间来。一方面怕先生这边不方便,另一方面我们作为晚生后辈,心里也有些惶恐。”
“过于客气了。”
今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搓着手腕。
他有帕金森,行动不便,握笔困难,即便不做什么事
,手也会不自觉地抖动,他用两只手来回搓手腕,就是想要减轻症状,但效果并不好。
搓了两下,还在抖,他就放弃了,笑着看着于东他们:“你们的新书,我都看了,写得很好。我跟晓林说,把我的话带给你们,不知道她有没有带。”
李晓林撇撇嘴,看向父亲,“我敢不带么?只不过我每次都夸,他们倒不一定信,以为是我的客套话。现在
就在你跟前,你亲自跟他们说说,他们就不得不信了。”
今点点
,又说,“李晓棠写了篇小说,《门规》,还算过得去,后来投在了《钟山》,再后来,这小说拍成了电影,毕飞雨还把剧本又写成一部小说,叫《上沪往事》,我也看了,写得很好。”
毕飞雨谦虚道,“我不过是在《门规》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不算什么。”
今又挪了挪腿,眯眼笑道:“你们都写上沪,但要说写得好,还是于东这个上沪本地
。《
群》我看了,写得很好,视角好,手法好,各方面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