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笔下的上沪,跟李晓棠的不一样,跟张
菱的不一样,跟王安意的也不一样,你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上沪。”
于东笑着回道,“其实我也是离开了上沪之后,才有了写一写上沪的想法,之前在上沪待着时,从来没有刻意想过上沪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今点
,“这种感觉我很能理解,一个地方待久了,印象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反而离开了之后,却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两年,我都会去杭市待半年,这半年里,虽然身心变得轻松,但也时常会想起上沪来,这是从前不会有的。”
从前两年开始,医院对
今实行半治疗,半疗养的方法,所以他每年大概四到六月之间会去杭市疗养,然后回上沪过冬。
今天去得迟点,但是很快也要过去了。
也就是这段
子
今在家,不然其他时间,于东他们想见他,要么去华东医院,要么就去杭市,武康路这边他已经很少回来了。
余桦是浙省
,他老家海盐离杭市不远,就在上沪跟杭市中间的位置。
说起杭市,他比于东他们要更了解一些,又跟
今聊了聊杭市:“那边的空气是要好些,待上一段时间,对身体很有好处,我有时候也会想着回家待段时间,身体要是有什么毛病,一下子全都好了。”
“确实很有用,每次从杭市回来,我都会胖上几斤。”
……
聊了好一会儿,
今有些累了,李晓林跟李晓棠就扶着他进屋休息。
等到
今进屋之后,李晓林笑道,“还好你们没聊最近的新闻,我之前忘了跟你们说了,就怕你们聊那个,好在你们都没把话题往那方面扯。”
“什么最近的新闻?”于东他们三个倒疑惑起来了。
“你们别说没关注啊,《中流》发了好几篇文章批评莫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余桦也被波及了吧。”
“原来是这事。”
三
笑了起来,于东说道,“这算什么新闻,也值得在老先生面前说?”
“我还真怕你们说,《丰
肥
》就算了,《活着》是父亲钦点要过稿的,他要是听到这些消息,肯定会放在心上。这些年,我们除了给他看看一些新出的作品,其他消息根本不会跟他说,就怕他
绪上有波动。”
李晓林叹了
气,又看了眼弟弟李晓棠,“有些事
,他不知道比较好。”
李晓棠抿了抿嘴唇没说话。
几
往阳台边上走,坐下之后,余桦开
道:“这事你们放心,我们几个绝对不会多嘴的,我们又不是小孩子,打了架跑回去跟家长哭诉,再说了,这不还没有打架么?”
李晓棠这时才开
,“跟他哭了才好。”
等到姐姐白了他一眼,他又住嘴不说了。
见姐弟俩这样子,于东他们都会心一笑。
关于
今的家事,于东知道得多一些,甚至有些事
李晓棠他们都不知道,因为这会儿还没有发生。
在
今的家事中,于东记得比较清楚的一样是李晓棠去杭市看望父亲。去杭市的路上,李晓棠的钱包被偷了,之后见到
今,他
一句就是说:“老
今,赔我钱。”
从这事就可以看出,在
今家里,他跟李晓棠的关系是非常自然平和的。
只不过今天有于东他们这些外
在,李晓棠表现得要沉稳些,也不会轻易跟
今开玩笑。
其实在这个家里,李晓棠更害怕他姐姐李晓林。
白完了弟弟,李晓林又说起《中流》的事
:“这事你们也不用太放在心上,《中流》喜欢给
扣帽子,也不会有多少
会听他们的。你们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事
就行,省得因为这些外界的声音耽误了自己的正事。”
李晓棠挠了挠
,“我看他们这些
就是闲的。”
这次李晓林没有给弟弟白眼,大概也觉得弟弟说得对。
她笑了笑,起身把阳台的窗户打开,一阵清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但这凉意并不扰
,反倒使
更加
神。
随后她又开
道:“中午在家里吃个饭,下午李晓棠在家待着,你们几个跟我去一趟社里吧。难得你们三个一起过来,我带你们跟大家聚聚。”
毕飞雨点点
,“好,正好去看看王安意他们。”
“我还叫了格飞他们。”李晓林说。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于东他们也大概领会了她的意思。
虽然李晓林让他们不要太关注《中流》的事
,免得影响自己的正事,但是她却趁着这个机会给于东他们攒了一个局。
假如后续真的要打嘴仗,今天这个局也能为于东他们带去一些帮助。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