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
粮或者献媚金
呢?她所拥有的,也不过就这么一点点看似可以自决的自由而已。
不过可能是离京的
太多,宋婉如居然被搜刮去当成厨娘,官家的吴夫
领着些许宫
在河堤上给
烧水煮饭。
宋婉如想起几年前金
围城的时候,那位北狩的官家也曾穿甲戴盔登城巡视,还把御膳房为皇上做的饭食赏给士卒们吃。做派都差不离,不过她眼看着这回河流越来越宽,城墙越来越厚,她茫茫然地想,这一次,官家就算要离京,应该也会慢些时
的吧?毕竟听说这位官家也曾打赢过金
的。
不过她没等来金
。十一月的东京官府还扭扭捏捏地说是半开放,城中士民却像是憋得狠了陡然热闹起来。接着几年仿佛是做梦似的,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传来,甚至于酒楼内都有士子酒后效法王荆公直言,金
不足畏,故政不足法,二圣不足恤。
只是她也没什么
值得自己去为之担忧安危了。
曾经的官家雅善诗词,如今的官家更雅善诗词;曾经的官家后宫佳丽无数俱被掠去,如今的官家为康王时也
黛无数,仿佛也皆被金
夺走;曾经的官家姓赵,弃臣民而不顾,如今的官家便是其子其弟,也曾弃京师两河而南奔;曾经的官家二十年来素有“轻佻”之名,如今的官家也有不少士
抨议“轻佻”。
然而她不知道,为何这位官家有万般相似之处,却能让金
一次次退却失败。正如同她不知道为何命运如此无常,东京上下的
子似乎越过越好,而她的爹爹、娘、长兄、弱弟,乃至于妥协下自择的良
却再也没法见到这越来越好的世道。所有
都慢慢沉沦其中,
心思安,没有
希望重演一遍靖康之事,大家都在奋力做着丰亨豫大的煌煌旧梦。仿佛只有这样,那些苦楚,那些噩梦,那些不及收埋的累累的白骨就能真的像梦一样抛之脑后随风而去,就能完全当做没有发生过,泰然地接受所谓越来越好、越来越安乐的生活。
她也几乎都忘却了自己的姓名,越发习惯于别
唤她“何娘子”了。
“何娘子,潘官
具备厚礼,言将大宴宾客,请娘子过府一叙。”
“何娘子,时新花样送来了,这是刚出来的邸报。”
“何娘子,张小官
请三
后依词唱曲助兴,说是席上当有文
填词……此宴规制不小,娘子去一定会扬名。”
她没有去。
张小官
请的伎乐不少,张太尉的筵席一连办了几
,一
比一
盛大,一
比一
更贴近那个堂皇靡丽的旧梦。到了第七
,她带着帷帽也远远地观赏了一场许久未在东京城上演的顶级宴会。
宋婉如恍惚想到许久以前,爹爹谈论过的蔡王的奢靡,讲述过的官家的艮岳,还有兄长质问过的万羊之费。只是这一次东京的士民却不像以往“苛刻”地“讥嘲”了——所有
都知道张太尉和那些帅臣一般是匡时救国的今之卫霍,贪财怎么了?宋朝立国百年来军中糜烂的传言还少吗?宋军能战难道不已经很难得了吗?
她什么表
都没有,只看了一会儿,便淡然地转
和使
说,回吧。
五陵年少争缠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乐天说得再对不过了。她雇了几个健壮小厮,又买了几个
孩当使
,都是颠沛流离中混混沌沌被卖被骗的可怜
。她的宅院翻修了几回,也越来越门高难进,她活成了正经
子都不屑的、风流文士又偏偏追捧的所谓花魁。昔
爹娘教过的诗书成了她的倚仗,身价见天儿一
地涨。她穿时新的花样,着贵重的衣料,戴
巧的配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东京恢复了旧热闹,也添了不少新热闹。今
含芳园里有蹴鞠联赛,明
据说那位曾经烧水洗衣的吴贵妃又写了新篇目,后
据说又因为什么白蛇传引得佛道相争。相熟的潘官
请她去五岳观看热闹,看了半
提起苏东坡与琴
的问禅机锋的旧事来。
“‘
也不愿苦从良,
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宋婉如复述完传说中琴
的话,摇着扇子微笑问道,“官
是想劝妾身从良吗?”
潘官
一时
舌燥,盯着她结结
地说:“某……某可以帮何娘子……”
读书读得多其实也不好啊,她索然无味地想,读得多难免想得多。《天问》问了一百七十余问,她似乎想问的更多。从良如何?不从良又如何?她怎么就变成了“不良”了呢?她不知道自己未来将归何处,也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她开始频繁地想到死,却不再像从前那样怀揣着决绝地凄厉,这个念
如今只能带给她无限的怅惘。她想见爹娘兄弟,却又不敢见,她怕爹娘会责怪她,更怕爹娘会心疼她,她在忌
时对着奠仪总想说一句“儿安莫念”,可她总是出不了声,哭也哭不出来,只是哽在心
。
游的文士公子摇
晃脑地赞叹这眉宇间的怅惘是美
多愁的楚楚风致,宋婉如也不辩驳,也没有兴致辩驳。听说南归的诸赵贵
也常哭得悲咽欲绝,大家不还只是兴致勃勃地琢磨在北有什么腌臜事。她说好听些是个
校书,说难听点是所有
都能动
辱之的下贱
。在她眼里自己和那些昔
从东京至两河遍野的尸首都是煌煌新梦中注定要忘记的渣滓,唯一的分别也就是一个无言泥销骨,一个
间雪满
。
——不过安慰的是,至尊也免不了被嫌弃非议命运。两位至尊呢,也是煌煌新梦要忘记的渣滓。
她已经很久不去琢磨这些官家相公了,她只谈风月。有
说呢,权且就当个乐子听一听,没
说呢,她从邸报上看毕也就只当解闷——邸报也是东京的新热闹,不好不看的。二圣南归是个大事件,上至朱紫相公下至走卒贩夫都在闹哄哄地议论此事。对面的潘官
家中颇有些门道,滔滔不绝地正说着所谓刑白马以成绍兴的事儿,又喋喋不休地讲什么攻灭伪齐宋金议和的是是非非。
宋婉如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面上剪瞳含笑,内里却只觉得遥远漠然,甚至有些“早知如此”的心思。话再冠冕震悚有怎么样呢?两位官家好端端这个宫那个寺地养着,不就是被养的被养
的说几句罢了。
潘官
激动地甩着袖子:“官家还说——”
“——二圣是什么东西!”楼下一个声音说道,语气之笃定,仿佛在说什么显而易见的真理,“官家确实是这么说的……但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楼上的潘官
惊愕难言。
宋婉如怔了一怔,饶有兴趣地微微倾身,看着说话的那高壮的少年偕同伴昂然走出后,注意着潘官
的神色温和问道:“官
认得那
么?”
潘官
盯着那同伴,狠狠摇了摇
。随后又解释说什么官家怨愤原是正常、也显而易见,只是不免让无知幸进之
误会,而且官家对两位太后北国一行颇多隐晦也有不满云云。
宋婉如哑然失笑。对面卖弄的小官
立时闭
问她笑什么,她摇了摇
没解释。太可笑了,她觉得太滑稽了,该记的不记,倒是把金银几百锭的清白记挂的紧。只是如今她也不知道是自己魔怔了还是世道疯癫了,和都议了,二圣也南归了,像她这般拗着沉在噩梦中不醒的、反反复复地翻看旧伤烂痕的仿佛也几乎没有了。
约摸是自己魔怔了吧。魔怔就魔怔,不疯魔不成活,她还得活着啊。
建炎五年对东京
来说勉勉强强可以说个“今年无战事”,只是几年来难得闲下,咄咄怪事越发多起来。中秋将近,
都说官家与相公们要岳台大祭,甚至于有
说祭祀的不只是那些有名的气节名臣,黎民百姓也有。使
和她说这话的时候,她犹在要信不信的两可之间,却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