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女世子 > 第8章 险收场世子提亲

第8章 险收场世子提亲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秦婉宁寻死不成,又被大夫救了回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整个秦府折腾到快天亮才安静下来。秦大唉声叹气回到上房,感觉刚刚睡下,就被钱氏给推醒了。他烦躁地睁开眼,却见秦夫一脸喜气地站在床边,急急说道:“老爷,定国公府派来了!”

秦大听到这话才算彻底醒了,连忙起身换了衣服,脚步匆匆地向待客的正堂而去。

定国公不在京城,派来的是京城老宅这边的大管事,家里的世仆韩吉祥。虽是仆,但也定国公府的大管事,遂被引到了正经会客的正堂。秦大赶到的时候,韩吉祥第一盏茶还没喝完。他见秦大过来,也是恭恭敬敬地站起来作揖行了礼,秦大也忙回了礼,中问了定国公韩继宗的好。两厢坐下,秦大心里急,韩吉祥也不端着,几句寒暄过后就把来意说了清楚,大体上就是他们世子昨虽是无心闯了祸,但是累积贵府小姐名声,定国公虽不在京里,但是老姑是久居京城的,立时把世子叫去府中好生责骂,又派了他来与贵府通个气,必会给贵府一个代。但这儿亲事向来是父母做主,老姑虽是长辈,却不好越过了定国公,已连夜给北境定国公府送去家书,只等定国公回信后定下此事。

这韩府的老姑是定国公韩继宗的亲姑姑,那一辈定国公府就这一位姑,嫁到了京城里书香大族家沈家,如今年已七十,膝下三个儿子虽然官位不显,但是都是科举出身,官声极好,在京城也是极有威望的。韩家在京城能说得动世子的长辈,也就这独一份了。

既是说到儿亲事,那自然不是抬去做妾,而是正经的聘娶,秦大听到这里,简直是意外之喜,脸上松了气的喜色几乎就遮掩不住,连忙应了下来,又自谦了几句,接着便浓墨重彩地赞颂了定国公府老姑的高风亮节。

这天是正月十六,是韩十一订好了去国子监学的子,她打发了韩吉祥打着韩老姑的名号去了秦府后,觉得这事暂时地稳住了,就换了出门的衣服按原计划上学去了。

大梁开国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开国勋贵不过五家,其他的公侯之家多数是后来分封,已没有开国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而这仅余的手握丹书铁券的家,又多半已经手中无权,徒留着爵位。只有定国公韩家和镇国公楚家还手握兵权,威望甚隆。韩十一作为定国公府世子,排场自然不小。前有几队开路的官差鸣锣喝道,中间侍卫簇拥着大宛胭脂马拉的八宝攒顶华盖车,后面跟着丫鬟婆子和小厮。这是国公府世子出行的标准排场,但是京城里满地权贵,官员勋贵都不太高调,正经把排场做足了出门的还真没几个,偏偏韩十一要的是就这一份嚣张。

昨夜里没睡好,韩十一躺在宽敞的马车里小憩,走着走着马车忽然停了。她撩开车厢一侧的窗帘向外看了一眼,故意高声喝问了一句:“怎么停了?”

韩十一的书童铜钱小跑过来,凑到窗说道:“禀世子爷,前面是个三岔,路那边也过来一驾马车,也要进正兴街,路太窄咱们两家的马车总得有一个先过一个后过的……”

“哪那么多饶舌的废话?去瞧瞧谁敢不给咱们家让路。”韩十一眉毛一挑,蛮横地调调驾轻就熟。

铜钱得了令一路小跑上前面去传消息,韩十一闭上眼睛想再睡会,不料刚闭上眼睛就又被铜钱小跑回来的脚步声给吵醒了,她再次拉开了车窗帘子,一见果然是铜钱,斜了他一眼问道:“怎么又跑回来了?”

铜钱忙道:“回世子爷,那边那辆车是国子监忌酒朱大家的!车里坐的就是朱老大!”

“朱大?那又怎样?”韩十一好看的眉毛一挑,她回京来就是要把名声混臭的,越嚣张越烂泥扶不上墙越好,眼前好像又有机会扬名了。

“朱老大是国子监忌酒啊。”铜钱见韩十一还是没领会,接着说道:“就是您一会儿要拜见的师傅,师傅的师傅!”国子监忌酒已经年近七十,是两朝的大儒,也算桃李满天下,如今国子监教书的博士,也有好几个都是他的学生,在大梁很有些气。再说世子爷马上要到家眼皮底下读书,哪能就把顶的师傅给得罪了?

韩十一这才回过神儿来,长长地“哦”了一声,然后手指敲着车窗开始思量起来:“等我想想,这事该怎么着好呢?按制我自然比他品级高些,可是……”

韩十一自言自语这般琢磨起来,整个队伍就停在原地不进不退。那边朱大的车驾可等不了了,朱大见自己这未来的学生一个十几岁的小子竟不肯尊师让自己先行,赌气命令车夫后退一段,今天就给这个嚣张的世子爷让路,倒要看看他敢不敢过!车驾是后退了,可是他老家没压住这气,一个不巧心疾犯了。朱家车驾那边瞬间就了起来。

于是铜钱又跑回来报信了,这厢韩十一还在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思量呢,听到朱老大犯病了,心里道了一句“糟糕”,这两天是没看黄历就出门了,想来黄历上定是写着“不宜扬名”四个大字的。她一撩车帘跳下车来,向着朱大的马车奔了过去,边跑边吩咐道:“还不快去请太医,骑马去!”

万幸没等到太医赶来,朱大就醒过来了,眼睛一睁开正看到一个长相极为秀气的小公子在一旁帮他抚着胸脯顺气。此时见他醒了,才松了气,大冬天竟急出了一脑门的汗。朱大缓了气,才想明白这小子是谁,生气一抬手要把他推开。那小公子敏捷地向旁一闪,嘴角撇撇说道:“大切勿动气,圣说了,气大伤身,我还要去上学,咱们回还能见。”说着龇牙一笑,模样到是讨巧。

朱大这会儿也回了神儿,想起定国公世子是打不得的,便气呼呼地移开目光不理会韩十一了。

韩十一站起来理了理衣摆,到也不敢再气了,若无其事地走回自己的马车前,提脚上车,大摇大摆地进了正兴街,继续上国子监上学去了。

待到在国子监院门前下车,韩十一叫过铜钱来又吩咐了几句,让他把给国子监刘博士的拜师礼里再加上些参。他们带来的参是正经北地有年的老山参,极是稀有,是治疗心疾的上品,关键时还能保命。他想着若把这参直接送到朱大府上,那耿直的朱大没准就给扔出门或者拿去喂猪,到不如送给刘博士,这刘博士是朱大最得意的门生,转转手也就到了朱大里了。想到这她的心又恢复了几分,大步迈进国子监院子时已是趾高气扬那神色相当的不可一世。

国子监是本朝最高学府,在里读书的都是宗室和官宦子弟。但祖制是一进国子监大门,就只讲究师礼,唯师父为尊。学的第一关就是师父考校学问。

本朝的国子监里分基础班、太学班和国子班。基础班收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官员子弟学学习。年满十五岁时根据出身分班,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国子班,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太学班。但分班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如果达不到考试要求,就要在基础班继续学习,等待来年再考。三年考试都不合格,就要被退学撵回家去了。

国子班有两位讲经博士,夏博士四十来岁年纪,出身书香门第,家里历代都有为官的。他天资一般,学问上的造诣不及刘博士,但是为懂得变通,拿着混仕途的智慧在国子监里也如鱼得水。刘博士也有三十出,却家里世代务农,祖辈就没出过读书。他天资聪颖,还没窗台高就在村里学堂外偷听习字。后来那教书先生发现了,却没立即把他撵了,而是提问了他几句。这一问老先生惊讶了,一个偷听的孩子比他学堂里正经念书的记得还牢,懂得还透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