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郭居静父同王忠铭一起离开南昌奔赴南京
1598年7月初,他们一行到达南京,1598 年,利玛窦首次进京是由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促成的王忠铭是利玛窦在韶州传教时结识的老友,当时正要赴北京述职
时值万历皇帝寿诞,王忠铭便邀请利玛窦一同进京贺寿,利玛窦也准备了自鸣钟、八音琴等欧洲方物献予皇帝一行
由水路启程离开南京,沿大运河北上
1598年9月7
利玛窦历经两个月后到达北京漫长的旅途加之夏
的酷热,使传教士们一度病倒,而初到北京的喜悦,又令他们忘却了旅途的艰辛利玛窦在札记中写道:“这真是一桩令
欣喜的事,我们不应缄默着把它放过去;只要想想基督信仰跨过多少海洋,经过这样长时期的接近之后,终于进
这个国度,它的使者终于进
了皇都”然而,之后的事
远不如利玛窦想像中的顺利由于当时正值
本侵犯朝鲜的战争,整个京城戒备森严、气氛紧张,
们都怕因结
洋
而惹祸上身先是王忠铭联系的太监拒绝将利玛窦引
皇宫,随后王忠铭本
也不再施以援手
利玛窦虽然想方设法在京周旋,但仍四处碰壁,就连昔
老友也对他避而不见利玛窦作为外国
无法在北京久留,而且又遇到了财政上的困难,仅住一个多月只得返回南京虽然未能见到皇帝,但利玛窦首次北京之行收获颇丰他首先证明了《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契丹就是中国,而国都“汗八里”即是北京在旅程中,利玛窦还与父郭居静一同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此外,他还完成了对《四书》的翻译和注释工作,这对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玛窦于1599年2月6
在南京定居并建立了第四个传教驻地
在南京居住期间,利玛窦通过瞿太素的帮助,结
了不少名士,如南京礼部侍郎叶向高、思想家李贽、徐光启等当然这主要还是
们对于他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倾慕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利玛窦还与一位三淮和尚进行了一场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利玛窦凭借其科学
的思辨明显占了上风
他还在正阳门内洪武岗西崇礼街建成内地第四座天主教堂,他在城西罗寺转湾的住址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天主教堂——石鼓路天主教堂这些活动使南京成为中国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传教中心之一
1600年,接受了新任务的利玛窦开始策划北京之行没过多久,他就联系了北上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忠铭一起带他去南京,而且王忠铭还表示要带他去北京
1600年5月18
(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带着庞迪我父和准备好献给皇帝的礼物由南京启程再赴北京,由于太监马堂的讹诈和阻挠,传教士们在天津耽搁了近半年的时间,并于1601年1月24
抵达北京
利玛窦一到北京,就着手整理礼物进献皇帝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礼单上开列的贡品共16件,万历皇帝对这些贡品兴趣十足,对那些宗教圣物,万历皇帝既觉新又感敬畏,他把十字架上的耶稣称为“活仙”,并把圣母像送与母亲慈圣太后
对大小两架自鸣钟,万历皇帝最为喜
,小的那架被他带在身边时常把玩;大的那架,被置于
美的阁楼之中,在宫内专司报时由于自鸣钟构造复杂,需要时常维护,传教士们便被允许定期进宫对其进行检修对利玛窦进奉的西洋琴,万历皇帝也备感好,他命利玛窦教太监演奏利玛窦让助手庞迪我教授太监,他自己则仿照宗教赞歌的形式创作了8首乐曲,并填上简短的中文歌词,起名《西琴八曲》每当悠扬的琴声在宫中回
时,万历皇帝就会想起这位来自西洋的甫正是这些“欧洲方物”打开了利玛窦进
宫廷的大门,万历皇帝也因此对他赏识有加,允许其留居北京,
得信任
1601年,明宗下诏允许利玛窦等
长居北京,作为欧洲使节被召命带进北京紫禁城至此他将一直拥有朝廷的俸禄,直到临终但大明朝廷根本没有注意到,利玛窦长住北京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利玛窦在北京以丰富东西学识,结
中国的士大夫常与宾客谈论天主、灵魂、天堂、地狱,同时编撰新书1602年-1605年,出版《两仪玄览图》第三版中文世界地图,以及其他著作《天主实义》、《天主教要》和《二十五言》,得到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尊重
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
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对利玛窦传教事业帮助最大的,当属“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
,曾在南京与利玛窦会面,之后
天主教利玛窦在北京期间,徐光启正供职于翰林院,他与利玛窦结下了
厚的友谊,二
协力翻译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等著作
李之藻是浙江仁和
,时任太仆寺少卿他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之后也加
了天主教他与利玛窦合作编译了《同文指算》等书籍
杨廷筠是李之藻的同乡,在北京担任监察御史杨廷钧早年是虔诚的佛教徒,后在利玛窦和李之藻等
的感召下受洗
教
“圣教三柱石”身体力行实践教义,他们劝说家
、朋友
教,为传教士提供经费,并且在天主教遭受教难之时上疏抗辩,极力保护传教士
通过利玛窦的不懈努力,天主教在中国得以传播利玛窦留居北京之后,全国教徒
数骤增,涵盖了平民、士大夫、皇亲国戚等各个阶层
与此同时,西方的科学技术伴随天主教传
中国,中国的文化也由传教士们带到西方
利玛窦初到北京时,住在专门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中,随后获准在城内择民房长住,并可以进行传教活动
利玛窦选中了宣武门内的一块土地,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这就是著名的南堂——北京地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利玛窦建立南堂之后,在教堂里举办西方图书和科学仪器的展览,吸引了大批官员和儒士前来参观,从而扩大了天主教在士大夫中的影响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出版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回的译本
1608年,印刷《畸
十篇》,并开始编纂他的历史著作《基督教远征中国史》
1610年5月11
(万历三十八年),因病卒于北京,终年59岁
1611年,万历皇帝赐物利玛窦安葬于平则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按照当时惯例,西方传教士死后本应移葬澳门,但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等
的斡旋下,万历皇帝
例准许利玛窦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这是很高规格的待遇了
韦宝在听金尼阁讲述了利玛窦在大明朝一步步走上成功的故事之后,很是受到振奋!
比起洋
这些西学,韦宝觉得他的知识并不夸张,至少后世的文字与这个时候更加对
的多吧?洋
连洋文都能传播过来,他的教育普及还有什么难度呢?
而且,事实上,韦宝在韦家庄推行的三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的,三二二义务教育体系是相当成功的
目前韦家庄的扫盲率已经达到了八成以上,除了很多上了年纪的
,实在是没有多少强行扫盲的必要其他的
,不管男
,不管多小,都接受义务教育
韦宝一直将教育摆在第一位!
天下是
的天下,
比任何武器都管用,
多力量大!只要粮食养得起,
越多越好!
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