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鹿鼎记 > 【0635 大牢里的熊廷弼】

【0635 大牢里的熊廷弼】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失守。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党争,以前虽为楚党,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

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后为阉党所害,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并传首九边。

这都是历史上的事,韦总裁暗忖,要是算起来,天启五年就是今年,过不了多久,熊廷弼就该被杀了啊。

在熊廷弼当权之前,袁应泰死了,由薛国用代为经略,薛国用因病不能事。

王化贞于是部署将领,沿河设立六所军营,每营设置参将一,守备一,各自画地分守。西平、镇武、柳河、盘山等要害地分别设立防哨。

此议报上后,熊廷弼不以为然,上书说:“河面狭窄不可靠,城堡太小难容驻兵,现在只应牢牢地守住广宁。如果分兵在河上驻守,部队分散力量就弱小了。敌用轻骑兵偷偷渡过河来,专攻一所营房,我军力量必然不支。一营溃败,其他各营就都会败,西平等地的防哨也不能守住。河边只适于设立游击队,番出,使敌莫知浅,不该屯聚一处,给敌乘隙袭击的机会。”

奏章上后,明熹宗下诏表扬了他。恰好御史方震孺也说防河有六条不可靠的地方,王化贞的建议就此作罢了。

而王化贞因为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纳,恨透了,把军事全推托在熊廷弼身上。

熊廷弼于是请朝廷警告王化贞,不得借节制,坐失战机。此前,四方援辽的军队,王化贞全改名号为“平辽”,辽很不愉快。熊廷弼说:“辽又没叛,请改为‘平东’或‘征东’,以快慰辽的心。”从此以后王化贞与熊廷弼有了矛盾,经略、巡抚不和睦的风声也就传起来了。

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初一,熊廷弼上书说:“三方面布置的战略的实施,必须联络朝鲜。请抓紧时间派钦差使臣去访问朝鲜的君臣,让他们征发八道的全部兵力,在江面上设立连营,助我军的声威。”并举荐监军副使梁之垣,说他在海滨长大,熟知朝鲜的事,可以充任钦差使臣。明熹宗马上就同意了,并且按照行奉使的惯例,赐给一品官以示宠信。

梁之垣于是上书提出加强他们的事权、确定自己职责等八条要求,明熹宗也都同意了。

梁之垣正在和有关部门商议兵饷的事,王化贞所派遣的都司毛文龙已经袭取了镇江,奏上了捷报。

满朝为此大喜,立即命令登、莱、天津派出两万水师接应毛文龙,王化贞率四万广宁兵进据河上,和蒙古军一起乘机进取,由熊廷弼在中间调度。

命令下达以后,经略、巡抚所辖兵镇相互观望,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不久,王化贞上书详述东西两边的况说:“敌放弃辽阳不加守备,河东失陷地区的将士夜盼望官军开到,就抓了敌将来投降。而西部的虎墩兔、炒花都愿意以兵助我。敌驻守海州的兵力不过两千,河上只辽地士兵三千而已。如果派军队悄悄过去夜袭,势在必克。南防的敌军得知辽阳失守一定北归,我军凭借险要的地势来打击他们惰归的军队,可以一举歼灭。”

兵部尚书张鹤鸣认为对,上书说机不可失。

御史徐卿伯又促成此事,奏请派廷弼进驻广宁,蓟辽总督王象乾移驻山海。

正好王化贞又飞章上奏说:“敌因为官军收复镇江,就驱赶、抢劫周围四卫屯民。屯民现在占据铁山死守,杀伤了敌兵三四千,敌把他们围困得更紧了,应该马上前往援救。”于是兵部越发催促进兵。王化贞就在这个月里渡过河去。熊廷弼迫不得已让出山海关,驻兵右屯,而飞章上奏说海州取易守难,不该轻举妄动。王化贞终于无功而回。

王化贞平素不学习军事,轻视大敌,好说大话。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熊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他妄想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相信蒙古的话,说是虎墩兔将派援兵四十万,因此想不战而获全胜。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营垒等都放置一边不加过问,一意说大话蒙骗朝廷。

尚书张鹤鸣很相信他,他有所请无不答应,因此熊廷弼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广宁有十四万部队,而熊廷弼的山海关上却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有经略这么个虚名而已。

从延绥调来的部队不能作战,熊廷弼请把主帅杜文焕治罪,张鹤鸣却让宽恕了他。

熊廷弼奏请任用佟卜年,张鹤鸣递上奏章反对。熊廷弼奏请派遣梁之垣去朝鲜,张鹤鸣故意扣发他的饷银。于是两之间相互怨恨,事事争吵。

熊廷弼这个也器量狭小,刚愎自用,火气一触即发,盛气凌,朝臣大多都厌恶他。

毛文龙镇江之捷,王化贞自以为立了功。熊廷弼说:“三方兵力尚未集合,文龙发动得太早,致使敌恨辽地的民,把周围四卫的军民屠戮殆尽,使东山军民灰心,让朝鲜君臣胆寒,令河西军队丧气,扰了三方并进的计划,耽误了联络朝鲜的打算,把它看作功,实际上是祸呢。”送信到京城,竭力批评化贞。朝臣们正把镇江一役看作大捷,听到他的话,心中多有不服。熊廷弼又明显地攻击张鹤鸣说:“我既然担任经略,四方援军应当听我调遣,而鹤鸣径自发动,不让我知道。七月里我向兵部询问军队数,到现在两个月了,没有回答。我有经略之名,无其实,辽左的战事都是张枢密和王抚臣一起办的。”张鹤鸣这下更加恼恨他了。

到九月份,王化贞还说虎墩兔的四十万部队快来了,请迅速出兵。熊廷弼说:“抚臣靠着蒙古,想不虞而收战功。我不敢轻视敌,不敢说能不战而胜。”

后来蒙古军队终于没来,王化贞也不敢进兵了。

当时,熊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地不可信用,蒙古不可凭仗,李永芳其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担心。

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必为内应。

并且飞书报告朝廷,说八月里你们就可以高枕酣睡,而收到我的捷报。有见识的知道他一定坏事,因为疆场事关系重大,没有敢说他的不好。

到十月份,河上结了冰,广宁认为后金一定渡过河来,纷纷想逃出广宁。王化贞于是和方震孺商议,分兵把守镇武、西平、闾阳、镇宁等城堡,而以主力驻守广宁。张鹤鸣也认为广宁值得担忧,请明熹宗命令熊廷弼出关。

熊廷弼于是又出山海关,到达右屯,考虑用重兵内护广宁,外扼镇武、闾阳,于是派刘渠以两万驻守镇武,祁秉忠以一万驻守闾阳。又派罗一贯以三千守西平。又重申他的命令说:“敌来时,跨出镇武一步的,文武将吏都有杀无赦。敌到达广宁而镇武、闾阳不出兵夹攻,敌抢劫右屯饷道而三路兵马不救援的,罪也相同。”

熊廷弼刚刚部署完毕,王化贞又相信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袭击海州,不久又退了回来。

廷弼于是上书说:“抚臣进兵,到现在已经五次了。部队屡进屡退,敌早看透了我方的计谋,我的虚名也因轻易出兵而受到损伤。希望陛下明确指示抚臣,对自己的行为慎重些,不要给敌嘲笑了。”

王化贞看到他的上书很不高兴,飞章上奏,为自己辩解,并且说:“我请求给我六万兵,我保证把敌一举平。就是不如意,也一定能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并请准许他便宜行事。

当时叶向高掌了大权,他是王化贞成进士时的主考官,很偏向王化贞。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