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千难万险得了这个姑娘,自是当眼珠子一样疼的,她想问问你的意思——听说游家大郎游铭荫封了千户后,得了外放,就在真定府。是不是游铉也能斟酌着谋个左近的外放?”
福姐儿年纪还小,先定下亲事,等能嫁过去的时候,游铉也当及冠了,足可谋个外放的缺。
也不远走,就在北直隶,最好就是顺天府、河间府,既离京中近,又顺理成章分出驸马府去。
等上几年,游铉便不能立功,攒年资许也能再升一升,福姐儿也有了孩子傍身,到时再回去,便是什么都不怕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沈瑞甚是理解。
想起游铉来,他不由笑道:“游铉早就盼着能外放呢,这次文虎出来山东剿匪,把他眼馋得什么似的。这事儿准成。”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道:“皇上也是盼着他早
得用。”
徐氏婆媳皆舒心而笑,于这桩亲事算是放下心来。
沈瑞琢磨一番,向徐氏道:“母亲且回复婶娘,此事不急着谋划,也不必咱们家透这个消息过去。且缓上些时
,等海运起来的,我这边上密折与皇上,请将游铉调到天津卫去——如此皇上也更放心。”
徐氏连连点
:“如此甚好。”又道:“你也要与你师公写信说说此事。”
毕竟王华也放了个
到静海县,就是为沈瑞这边海运谋划的。
“母亲放心,儿子理会得。”沈瑞笑应道。
知府大
的母亲和夫
到了登州府城!
一时间府城上下大小官员、乡绅大族,凡有些体面的
家,纷纷递了帖子求见。
令诸
惊讶的是,就连登州卫指挥使赵盛的夫
也登了沈府的门。
这位赵指挥使在登州素来是油盐不进、诸事不管的存在。
由着手下争权夺利,他根本眼皮都不翻一下,左右什么好处都少不了他的便是。
沈瑞初来时,赵盛也是淡淡的,完全没有想结
的意思。
至于练兵、造船,他也似乎全然不上心,甭管是戚宣还是潘家玉,谁
练谁练去。
反正,登州府已经有几十年没来过倭寇了,况且宁海州还有个备倭指挥王璋呢。
这样的态度,也与他的家世背景不无关系。
这赵盛乃是忻城伯嫡系旁支。
原本算是离嫡长这支远了的,然第三代忻城伯赵溥无子而亡,赵盛的亲叔父赵槿
嗣嫡支承了爵。
赵盛父亲当初在家族继嗣之争时就没少为亲兄弟出力,赵槿承爵后自然要投桃报李提携侄子。
而那赵槿颇有些能耐,得了帝王信任,坐到五军营左掖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位置上,便为赵盛兄弟三个都谋了放缺儿。
在京中锦衣卫油水并不丰厚,且勋贵子弟甚多,如赵盛这等旁支子也难以出
,还是外放多捞些家资实在。
故此赵盛原就是下来“享清福捞银子”的,如何会对防务上心。
且有这样一个叔父作靠山,又是天高皇帝远,自然随便他怎样,也不会有
敢找他什么麻烦。
那指挥使夫
也是个不喜热闹的
,凡有筵宴的事,她十之八九不会到场,自家更是懒怠摆宴。
不少
都背地里议论她小气,三节两寿的银子照收不误,却是寿宴也不摆一场,连些酒水银子也舍不得。
今
赵夫
出现在沈府,又是带了礼单来的,真是让众
眷眼珠子跌碎一地。
众
不免心里犯嘀咕,忍不住暗暗酸一句,到底是阁老千金面子大。
当然,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还是转回到两位沈夫
身上,卖力
结起来。
原都以为这对婆媳皆是阁老千金,翰林门第宰相家出来的大小姐,指不上怎样规矩大不好相处呢。
不想太夫
和蔼慈
,知府夫
平易近
,言谈间让
如沐春风,众
眷惊讶之余,也不自觉就生了几分亲近之意。
所以当太夫
悲天悯
的讲了一番灾民的艰难,提出要积功德掏银子搭粥棚赈济灾民时,真心实意响应的
眷着实不少。
太夫
也不叫众
为难,只道:“此番是为百姓谋福,一斗米,一斛豆,勿论毫厘俱是善心,皆功德无量。”
又不叫当场认捐,而是与众
商量成立个巾帼慈善堂,与那积善堂相对,邀请本埠德高望重的
眷为理事,出面打理粥棚设置、钱财出
、米粮调度等诸般事,同时也要如积善堂一般账目公开云云。
一番热热闹闹商议下来,众
都是满意。
因是来说拜望,又不是来赴宴,眼见到了饭时,主
家倒是客气留饭,众
眷又如何好意思留下来,便纷纷起身告辞。
太夫
也不多留,知府夫
又表示当前安抚流民要紧,待端午佳节再设宴好生款待大家。
倒是那在讨论中一直没什么声响的赵夫
,在临告辞前,却与前来相送的两位沈夫
表态自家要捐银一千两。
周围几个太太听见,面色都难看起来。
大家固然是来
结上官夫
的,乐意不乐意的这样慈善事也不能不捐银,赵夫
你夫君位高不来掺和大家也不说什么,可你伸手就把捐款门槛抬这么高,让别
怎么跟?!
亏得是这时说出,只寥寥几
听见,否则真疑心她到底是来
好的,还是来砸场子的了!
知府夫
显见是年轻没怎么经过事,脸上不自觉就带出了惊诧
。
还是太夫
见多识广,不以为意,微微一笑,缓缓道:“赵夫
心系寒苦百姓,着实令
感动。那咱们就代巾帼慈善堂、代诸流民百姓谢过赵夫
了。”
赵夫
丝毫没觉得自己说错话,还含笑道句“理应尽力”,才告辞而去。
太夫
还向周围几位太太笑道:“赵夫
快
快语,实是一片赤诚。”
几位太太还能说什么,只得讪讪的虚应两句,也忙告辞去了。
这一
宾客委实不少,便是再怎么多倾听少说话,也免不得客套几句,何况还有动员赈灾事,待送走了所有客
,徐氏
觉疲倦,便让杨恬他们自回去用饭。
暮时分,沈瑞自城外流民庄上回府,往主院去时,徐氏已是歇下了。
待到自己院中,杨恬早已将饭菜备好,见他回来便一一摆上了桌。
沈瑞探
一看,只见简简单单清粥小菜,以清拌凉菜为主,一点儿
星也不见,唯一一道荤菜便是切开的两只流油的咸鸭蛋了。
沈瑞忍不住调侃道:“夫
这就准备省银子赈灾了?”
“府尊大
也当于民同甘苦嘛。”杨恬便也笑意盈盈打趣。
待沈瑞盥洗过后,换了家常衣裳坐到桌前,她才笑道:“晌午母亲留了陆家嫂子们吃饭,我尝着这几样极好,想着昨儿宴上多油腻,你今早都没什么胃
,便拣了这几样与你清清肠胃。”
因又指着那咸鸭蛋道:“他们说这是小于师爷拿来的咸蛋,极鲜的。你快尝尝,配粥极好。”
沈瑞不由想起那登州牌海鸭蛋的计划来,遂与杨恬讲了,又说海岛移民后若是适宜,多养些鸭子也好。
杨恬拍手叫好,道:“原只看书上说过鸭子吃蝗虫的,是个宝贝,但是没想到吃鱼虾的鸭子也是宝贝。”
沈瑞忙道:“我竟忘了鸭子吃蝗虫的事。如今大旱之后,唯恐有蝗灾,看来多养鸭子果然是对的。”
杨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