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横推非洲

第二百四十六章 横推非洲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错,太始四年,七军都督府,除对内武装部队尚且没有定额,国安稽查锦衣卫,不走兵部饷银外,其余的地方军,中央军,刑捕房,海军。共计总支出,三十万万贯宝钞!”

“其中海军总支出十万万贯宝钞,中央军八万万贯宝钞!

话音刚落,蓝玉开道:“海军可真的是个肥差啊,一年的军费就十万万贯宝钞。”不自然的舔了舔舌

蓝玉意有所指道。

方世玉浅笑一声道:“二五计划即将开启,一五计划顺利收官,虽然一五计划中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毕竟是朝廷第一次如此执政!”

“没有先例可循,尔等勉之。二五计划,我希望能听到一个个好消息,而不是同一五计划这般,在执行的时候,处处碰壁!”

“锦衣卫有什么要说的吗?”方世玉看了眼戚伟,七军都督府是没有什么主要的计划,毕竟朝廷不打仗,事少了许多。

戚伟道:“回禀殿下的话,锦衣卫在一五计划中,共抓捕贪污官吏四百七十余,移刑部,悉数问斩。”

“二五计划开端,朝廷大量宝钞重回市场,极易滋生腐败,贪污,锦衣卫天职督查,绝不允准任何官员,将手伸出来!凡有敢于以身试法者,锦衣卫将严惩不贷!”

戚伟躬身说着,对于贪官污吏,他太喜欢了,抓的贪官污吏越多,就代表他的政绩越好,得到的钱也就越多。

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把这些积累的财富留给儿孙,但至少现在,戚伟是非常风光的。

“一五计划收官,二五计划中,刑部针对大明律,拾遗补缺,步步完善,各级官吏当谨记,于民,法无禁止为允,于官,法无授权为不允!”

“任何越权行为,一经发现,没有轻饶,务必重惩!”

方世玉面色笃定,对于这件事,他太有感触了,许许多多的官员,反扭曲这句话,讲什么,法律虽然没禁止,但你做了,就不行。法律虽然没有授权本官可以这样,但我就是官,就是可以这样。

这让老百姓去哪里说理去。

“另外,刑捕房要记住,民众告官,证据是刑捕房去查去找,而不是让百姓自己提供证据,另外,御史台盯紧了。如果地方刑捕房有懈怠,不理民众者,不做实事的,律革职,先革职查办,在行奏报!”

方世玉这一年的工夫,听到的关于刑捕房不办实事的话,太多太多了。

“微臣遵旨!”左都御史练子宁道。

“一五计划已经过去,二五计划,诸卿同心协力,务必争取成果出来,让天下的万万黎庶,知道朝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民为本,而不是为了某些的政绩,升官!”

方世玉刚要散朝离开,突然间,郑赐开道:“殿下且慢!”

“嗯?怎么了?”方世玉狐疑的看着郑赐道。

郑赐吞了吞水道:“在泰安西郊,已经寻到了一处,极其适合作为陵寝之地,三面环山,一面靠河,山清水秀之宝地,殿下如今已执政五年了,所以......”

郑赐躬身道。

皇帝的陵寝,那肯定是要早早修的,越早越好,不然的话,到时候手忙脚的,忙不过来。虽然方世玉不是皇帝,但早已胜似皇帝了。

方世玉摇了摇道:“我朝帝王,陵寝均选钟山,我亡后,亦葬钟山,永世陪伴太祖于地下。陵寝的话,在孝陵附近选址吧!”

对于给活修陵寝,如果是穿越之前,方世玉或许还会感觉晦气,但现在已经完全抛弃了这种想法。

朱元璋的陵寝,从洪武十四年开始动工,最多时,用工数达十二万民夫,次年马皇后葬其中。

直至太始四年,朱元璋葬孝陵时,除了封闭陵寝外,整个陵寝依然没有修完,而现在用工的民夫,一直保持在七万左右。

按照进度,至少要修到太始十四年,乃至十五年。

可见,朱元璋的陵寝从选址,到图纸,宏达的规模,丝毫不比任何历代君主要差,不过好在大明如今国力空前,孝陵的修建支出,并不是不能支撑。

朱元璋的陵寝要修近三十年,方世玉的陵寝,怎么还不得修十余年的工夫,早点修,早得利!

毕竟可以提供数万的就业岗位。

“钟山......”陈迪迟疑道:“殿下,从泰安到钟山,会不会太远了些?”

方世玉面色平缓,直言道:“尸体臭了,也要埋钟山去,修吧,在钟山修,离太祖皇帝的陵寝近一点就好!”

方世玉摇了摇,他是认准了,大明皇帝的陵寝,一定要修在钟山,都城迁了,却把老朱一个留在钟山,这也太可怜了。

回想一下,朱棣把陵寝修在北京,没有修在钟山,根本原因,应该就是钟山葬着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他不敢过去睡觉。

而方世玉对这些,自然没有半点担忧,更何况,若是他把陵寝修在了北京,那后世之君就不会在把陵寝修在钟山南京了。

如今本就是朱标太子系当家,怎么能让自己的老祖宗孤苦伶仃的在钟山待着。

陈迪叹息道:“微臣遵旨!”

皇帝想葬在那,还真不是臣子能决定的,更何况,大明朝的皇室陵寝,朱元璋就定在了钟山。

“散朝吧。”沉哼一声,方世玉丢下一句话,转身离开了奉天殿,一路向着景阳宫走去。

广州卫,广州港

大明开海之后,第一批开设的海港,所有从海外来的船只,都要先经过广州港市舶司进行缴纳税款,获得广州衙门的缴税证明后,才可继续北上,若是大明境内商贾,可以直接卸货,或是前往长江等其他沿海地区卸货。

但唯独今天来的,比较奇怪,非常奇怪。

广州港的码,自从太始二年,定点开放了广州港,泉州港,直沽后,整个广州港,益繁盛。

海外藩王为了获得利润,建造船只,战舰,除了围剿海上的盗寇外,最大的原因还是要和中央朝廷进行贸易。

忙碌的码上,一名工喊道:“哇,好多船啊,大半年都没见过这么多船了!”

“是啊,这要多少货物啊,一会说不定有活了!”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些广州卫的民夫们,在广州港承接着装卸工作,来往船只的货物装船,卸船,都要招募民工。

这也极大的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每年朝廷从广州装卸货物,直接给当地百姓提供了十数万就业岗位。

这里临近大海,又是朝廷重点发展的港城市,自然而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惠,扶持。

当地的百姓,对于海船舰队,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毕竟这些年来,朝廷的海军水师舰队,已经庞大到遮天蔽,能覆盖整个海面的地步。

望着驶向广州港的船只舰队,一名工说道:“你说这么大的船队,他要装多少货物啊。”

“谁知道呢,反正少了四十五贯宝钞,这活指定不,朝廷还给四十贯宝钞一天呢!”一名工友回答道。

“这要是都在广州卸货多好,至少能卸半个月,就能给家里丫添件新衣裳,到时候也好风风光光的出嫁了!”

“等着吧,马上就靠岸啊!”

“哎,你看,这上边怎么打着我们大明的旗号?”突然间,一个眼尖的工,指着船队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